|
要金山,更要青山
——我市扩大出口与保护生态略记
作者:许享红冯家园
7月18日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市出口3.66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工业品和农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885亿美元和1.775亿美元,各占半壁江山。其中食用菌出口1.69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出口居全省第一。 按照市委市政府“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方略,我市出口结构不断调优,改变了农产品出口一枝独秀的局面,实现了农业品和工业品两翼齐飞。 出口结构 不断优化 我市出口额逐年增加,2001年1662万美元、2005年1.37亿美元、2010年7.58亿美元。经济外向度从2001年1.22%,升至2010年13.1%,位居全省前三甲。 2000年前后,随州出口产品主要是食用菌,主要市场在东南亚。2005年,湖北双龙专汽出口首辆混凝土搅拌车到美国,专用汽车出口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带来了随州机电产品出口的春天。2006年全力汽车零部件出口到德国,2007年齐星驾驶室出口到伊朗,华威、波导、程力、江南东风、泰晶电子等18家骨干企业,出口从零开始,逐年增长。汽车、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出口量从小到大,工业品出口因此崛起。同时,随州食用菌已实现“买全国,卖全球”,出口到80多个国家,去年创汇3.8亿美元,居全国第一。 去年,全市出口7.58亿美元,工业品和农产品各一半,改变了我市以资源型农业出口为主的历史。 封山育林 保护生态 从2006年起,我市全境封山育林,至今仍没“解禁”。各地林业部门通过“绿盾行动”、“破案攻坚”等专项行动,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所有用木计划依法审批,遏制了随意砍伐现象。 7月16日,记者在曾都万店镇先觉庙水库库区走访发现,以前的秃山现在已经满目青葱,树高林密,栎树直径都在20厘米以上。农户徐金禄说,以前砍“责任山”上的树自己做主,封山之后,都知道砍树必须报批,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植树造林也从未放松,“十一五”期间全市造林50多万亩,群众义务植树3200万株,大田育苗1.9万亩,容器育苗3550万袋,幼林抚育70万亩。 到去年底,随州林地达到50.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52.3%;森林资源丰富,活立木蓄积123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92%,比全省平均值高11个百分点,“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正在展开。 菇耳生产 科技环保 发展食用菌,随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全市随处可见食用菌生产,随南随北乡镇90%的农户种菇耳,如香菇示范基地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家家户户 菇耳、住小楼,去年人均收入1.1万多元,高于全市平均值近1倍。由于政府倡导和典型引路,随州食用菌发展不再是仅用栎木作原料,草木灰、棉籽壳、稻草等都成了替代资源。“我去年种了1.5万袋香菇,纯 收入5万多元!”曾都区洛阳镇菇稻 模式种植示范基地,正在采摘香菇的万顺国说。 菇稻模式是华中农大与我市合作发明的,即稻谷收割后在田里种食用菌。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蘑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严贤涛说,稻田里种袋料香菇、双孢菇、草菇、白灵菇、鸡腿菇、金针菇等,由于接地气,菇形圆整口感好,价格更高,种菇废料变肥料,稻谷也增产。目前正在推广种植。 科技作先导,我市食用菌产业告别了“散兵游勇”,实现了“农户+基地+公司”合作,加工企业也聚集成三巨头:三友(随州)公司、神农生态食品公司和裕国菇业公司,并已成为湖北农业创汇“龙头”。 出口产品多样化,出口市场广泛化,科技创汇不断增加,资源保护成效显著,随州实现了扩大出口和生态保护的双丰收。本报记者 许享红 冯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