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外租居的一间小屋搬进校内新建的住宅楼,我便以校为家了。家很宽敞,三室两厅,既采光,又向阳。最引人注目的是我的书房。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靠墙矗立着的两个书柜,层层架板上整整齐齐竖满了各类书籍。两张书桌里里外外也装满了书。每次搬家,一看见我的两柜子书,总有人说我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书柜上方搁着两块书法横匾,一块写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此联乃清朝邓拓自题于书房的楹联。另一块写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先生的名联。他是从明代文人杨继盛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中衍化而来,现在也是北京大学的文化准则之一。这两块匾都是我结婚时两位同学亲自书写、装裱后赠送的贺礼,字体洒脱、龙飞凤舞,表达了他们对我教书育人之余,读书、求知、著书立说的祝愿。两块匾与我的两柜书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引得客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关于买书,读书,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当前,书刊中的伪劣产品不少,寻找一本好书不易,看到一本价廉物美的书更不容易。偶尔买到一本自以为是的好书,我的内心总要激动一阵,好像期望已久的花瓣突然从天而降。我怀着耐心和宁静,把书捧在手里一遍又一遍地抚摸,却不忍打开,生怕一页页翻过之后,“好书”又成了落英。
白天,我与钟声为伍,教书育人;晚上,我与书籍为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每上街,最爱逛的是图书文化城,总不忘选购几本中外名著;回回出差,也总是找到新华书店,淘一些“半价出售”的旧书,充实我的书房。
双休日,书架上的书都向我扑来,牵着我走进它们的情节。独坐书房,手捧一本书,犹如与知心朋友促膝谈心。我的灵魂闪闪发光,如同火焰。铅字跳跃着撞击我的心灵。某种神秘的、无法体验的力量,把整个世界纳入我心。不知不觉,天色渐黄昏,那些方块字急待灯火的辉煌。在纸上折腾的日子,一个个拴在头发上,打着不止的秋千……
冬天,我喜欢坐在向阳的书桌旁,看书中那些悠远的故事。阳光很好,书本弥散着古旧的气味。我的手像一阵阵轻风将书页掀开,文字和插图都动起来,书中的人物都像从睡眠中醒来、活转,要乘着轻风从书页里走出来。我的目光和阳光扫射着书页,我的心灵沉醉在自己制造的光芒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家有藏书,勤奋读书和刻苦写作,就自然成了我的座右铭。
买书,藏书,读书,未始不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浩瀚、丰富、神奇的感觉油然而生,渴求、探索、沉醉的神情浑然而起。这意境不是寻常所能获得的。
●刘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