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脑与乙脑的预防
作者:低于38℃
随州市疾控中心 黄建新、何玉丽 一、什么叫乙脑?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因本病在日本首先发现,又称为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由媒介昆虫(主要是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骤,主要症状有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抽搐等。该病主要在亚洲流行,流行季节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蚊的孳生活动有密切关系。我省的主要流行季节是6、7、8月。 二、哪些人容易得乙脑病?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数人通过临床上难以辨别的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但因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近来报道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 三、如何预防乙脑? 主要措施有三条: 一是灭蚊、防蚊。搞好环境卫生,填平周围坑洼,及时清除粪便污水,管理好水源,消除蚊虫滋生地。 三是搞好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 四、乙脑疫苗有哪些? 乙脑疫苗分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类,其中减毒活疫苗又分为普通减毒活疫苗和精品型减毒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接种针次少,且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但不能在有乙脑流行时使用,目前因为我省部分地区出现乙脑疫情而决定全省停止使用减毒活疫苗,全部改用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五、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脑疫苗?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乙脑流行区,因此大部分成人因隐性感染乙脑而对乙脑具有免疫力,6个月的婴儿可从母亲体内获得被动抗体而得到保护。乙脑发病的主要对象是10岁以下儿童,因此,6足月至10岁儿童属于接种乙脑疫苗对象。 六、如何接种? 乙脑灭活疫苗免疫程序:共需接种5针,即婴儿出生后满6个月开始接种第1针,7至10天后接种第2针,属于基础免疫;第2年加强免疫1针,4、6岁时再各加强免疫1针。 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共需接种3针,即婴儿出生后满1岁时接种1针,2岁和6岁时再各加强免疫1针。 当某地出现乙脑流行时,通常要在1个县范围内使用乙脑灭活疫苗进行应急接种,接种对象是当年未全程接种完乙脑疫苗的6足月至10岁儿童,有免疫史者接种1针,无免疫史者接种2针,2针之间间隔7~10天。 七、什么人不能接种乙脑疫苗? 有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体质衰弱、对药物或食物有过敏史、抽风史等情况的人不能接种。 八、接种乙脑疫苗有何副反应? 接种乙脑疫苗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注射部位出现疼痛或红肿,个别可能出现头晕和一过性发热反应(低于38℃),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经医生对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