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开学消费火热 还需理性应对
作者:王松
  本报记者 王 松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家长们开始为孩子的新学年采办“装备”。记者连日走访随城几家大型商场、超市和文具专卖店时发现,学生们的开学催热了相关商品的销售,“开学经济”急剧升温。但是,在商家收获颇丰的背后,盲目攀比、日渐成人化的学生消费却让人堪忧。
  A
  开学消费一片火热
    笔、本子、书包,昔日的“开学老三样”早已风光不再,现如今,名牌服装、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单反相机等新面孔才是这场开学装备采购大战的主角。
    记者看到,在随城几家大型购物超市,款式新颖的学生书包、造型百态的文具都被摆到了显眼位置,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选购。文具热卖,箱包市场也迎来了销售旺季。在购物中心一箱包专柜前,市民孙先生正在询问箱包的价格。该专柜销售员告诉记者,现在是行李箱销售最好的一个月,大的行李箱营业额比上月能多出30%-40%左右。
    在随城一些品牌服装店,近段时间也是 “开学经济”的旺地。记者走访了几家品牌服装专卖店,发现选购商品的绝大多数是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长。据某体育知名品牌的销售人员说,每年开学前一些体育品牌服装就非常畅销,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群体为主。近日来销售最火的是运动鞋,销量是平时的两倍左右,价格在200至400元的鞋子较受学生群体的欢迎。
    跟着红火起来的还有书市,记者走访随城一些大型书城和中小书店发现,各式各样的教辅图书被商家摆上了醒目位置。在图书文化城里,不少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购买教辅参考书。“近来教辅书卖得很好,尤其是初中和高中的。”图书销售员指着教辅专柜说,不少学校老师还推荐学生来买。
    除一般文具、教辅书外,一些电子产品的销售也十分火热。“最近每天来买手机的学生占了客流量一半以上。”在解放路一家手机卖场,记者看到商场内悬挂着巨大的学生购机优惠广告牌,一些手机价格低至两三百元。“近两个星期来,手机销量比平常大得多,最近半个月的销售量就能抵得上平时一个月的销售量。”据某专柜的销售员小赵说,目前学生购买手机呈现出两种趋势,中、小学生买的大多是便宜手机,而大学生往往要求功能齐全的高档手机。
    除了手机,电脑、学习机、电子词典等数码产品也受到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这些电子产品虽然价格不菲,但家长为了孩子,依然不惜掏空腰包。
  B
  孩子攀比父母纵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采购开学“装备”,不少学生存在“别人都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理,而在很多家长看来,人家的孩子都是“全副武装”,自家的孩子也不能太寒碜,因此条件不错的家长花钱是毫不含糊,即便是家境并不宽裕者也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需求。
    虽然相关的开学商品促销活动使顾客现在购买更实惠,但标价仍然让大多数家长“肉疼”。张女士的儿子今年升入高中,为了让儿子在新学校新环境有个新面貌,她早早开始了开学前的置办,两身衣服加一双鞋买下来,钱包里就没有了2000元。“儿子的同学穿鞋都穿耐克和阿迪达斯,国产鞋他们根本看不上。”
    在随城一数码城某品牌笔记本专柜前,记者碰到一对正在选购电脑的父女,这位父亲告诉记者,女儿上大学时给她配的是台式电脑,这学期她想换成笔记本的,说是宿舍其他人都用笔记本电脑,笔记本方便,自己现在还用台式感觉落后了。“实在不想看到女儿比别人差,只能‘咬咬牙’买一台给她。”
    而在手机专柜前,一对父子正在争吵,儿子对父亲为他选择的一款手机不屑一顾,坚持要买“苹果”,“我们寝室都有好几部‘苹果’机了,你给还我买国产手机丢不丢人啊!”。
    “我儿子今年读小学三年级,书包都已经有好几个了,基本都是新的,但是每到开学时,还是嚷嚷着要买新书包,今天又让我带他来买这个喜羊羊的书包。”正在陪儿子买书包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不仅仅是书包要买新的,就连文具盒、转笔刀、橡皮擦等,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要全部配新的。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当时真是大不一样了。”
    采访期间,不少家长表示要在给孩子配“装备”的同时也认为,日益升温的“开学经济”中,攀比之风甚盛,从小学生一个新颖的文具盒到中学生够“潮”的手机,甚至个别大学生要的单反相机者比比皆是。据了解,面对孩子开出的价格不菲开学账单,家长往往表现出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感觉一些商品价格昂贵且不太适合学生用,害怕孩子因此产生攀比心理;另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在新学期能够有新的面貌,更加努力学习。出于对孩子的爱,往往还是照单全收,不少家长还将这些贵重的开学“装备”作为对孩子的奖励。
  C
  理性消费切勿盲目
    为了给孩子 “挣面子”而“咬咬牙”的行为,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要什么家长就会买什么。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买这些东西是小意思,但正是这种无所谓很容易养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毛病,容易让孩子形成攀比之风,也给那些困难的家庭带来了负担。
    “小孩子总会有些攀比心,做家长的就不能太惯,买学习用品还是量力而行,对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有好处,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不能用到孩子的消费上,眼下倒是有必要强调,‘再富不能富孩子’。”市民朱先生这样向记者说道。
    心理辅导师陈老师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买一些高质量的学习用品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学生一味地追求高档时尚,家长又不加以正确引导,既无益学习又助长学生们相互攀比的心理。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装备并不成正比,很多贫困生用的文具很低档,更没有数码装备,成绩却很优异。相反,有些文具虽然高档,反而会让孩子分神,影响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如果家长一味满足孩子的胃口,也会让孩子滋生攀比、斗富心理,这对其成长无疑是不利的。陈老师说,针对孩子们这些不合理的消费,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有意识地通过言传身教、个别谈心,甚至适时干预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学时购置新装备应该是理性消费,而不是一味的攀比。
    有识之士指出,对于开学经济带来的高消费,家长要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教育培养孩子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氛围。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开学消费火热 还需理性应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焦点】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