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擦亮吉阳大蒜品牌——广水市陈巷镇发展大蒜绿色种植
本报记者 宋俊超 通讯员 代江波 秋雨,纷纷扬扬。9月19日,广水市陈巷镇经强村民趁着雨天不能下地收稻摘棉花的时光,在屋沿下掰、簸着蒜种。 “现在,大蒜还没有大面积种植,订单已纷至沓来,客户夸我们这儿的大蒜口感好、品质鲜、无公害,吃得放心!”陈巷镇吉阳大蒜协会董事长石承泽说。 吉阳大蒜是广水市传统特优产品,历史悠久,因产于陈巷吉阳山周围而闻名。近年来,该镇紧跟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当地地理环境优势,以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平台,倾力发展大蒜绿色种植,培育绿色产业。 在经强村,村民董家华说,我们这儿种蒜已有几代人了,种蒜不用化肥,地里底肥全是腐熟的农家肥,在市场上,“吉阳大蒜”好卖得很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子很关键啊!”村民龚大远掰着蒜种说。实行绿色种植,对蒜种的质量要求很高,必须经过严格的手工筛选,剔除有病虫的、淘汰弱小的、选出饱满个大的蒜瓣留作蒜种,做到精中选精。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大蒜的成活率,而且能增强其抵御病虫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加强蒜农们的田间管理能力,协会组织了大蒜生产播种、田间管理经验交流培训班,发放了绿色种植资料,要求种植户严格按照订单要求,建立种植记录,进行标准化种植,统一管理。 “这里面记录着大蒜种植的面积和时间,施肥浇水的次数,以及喷药的剂量等。”石承泽顺手递给记者一本大蒜种植记录本,“田间,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第一车间。源头抓住了,才能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啊!” 绿色种植采用的是人工除草,杜绝使用各种化学除草剂、催熟剂,避免了过分施药造成的土壤退化、重金属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都是亲手浇水、施肥、锄草、采收,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照料我们的庄稼。”种植大户董家国说,“一旦碰上了病虫害,我们也有自己的妙招。”他所说的妙招就是往蒜田里撒上一些草木灰,不仅能除虫,还能改善土壤的质量。 记者了解到,采用绿色种植的大蒜亩收入能达到5000多元。因此,蒜农们的种植积极性都很高。“采用绿色种植的大蒜,一根蒜薹就有一两多重,拉到城里面去卖,一下子就被抢光了。”村民董家华笑着说。他家的6亩蒜田全部采用绿色种植,吃过他家蒜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好吃。 如今,蒜农们尝到了甜头,正筹划着进一步扩大绿色种植规模,把周边的几个村也带动起来。“今年,大蒜绿色种植面积有望突破1万亩,未来,不仅是大蒜,其他的农副产品也都要绿色种植!”陈巷镇党委书记李承国说得很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