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上了课堂——曾都区“课内比教学”公开课侧记
作者:彭润
本报记者 彭润 通讯员 刘海生 近日,曾都区“课内比教学”现场会在曾都区实小举行。会上,实小语文老师苏艳讲授了贾平凹的作品 《风筝》,充满感情的讲授、活泼的课堂气氛、流畅连贯的课堂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和谁一起?”“在小区里和哥哥一起放过,感觉很快乐!”“嗯,老师也带自己的孩子放过风筝。”一堂课,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开始。 “要想当好老师上好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苏艳说。“孩子们常说‘怕’我,但他们也‘喜欢’我。我们配合默契,心有灵犀。这是这堂公开课能上好的重要因素。” 师生之间的关系“铁”很重要,但更少不了课前的充分准备。“要‘备课’,还要‘备学生’。要预设课堂上出现的种种状况,尽可能让课堂沿着一条线有序走下去。”不过,老师的预设并非十拿九稳,孩子们总有出乎老师意料的时候。不过,正是因为这种无法预料的偏差,吸引着苏艳老师:“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表现,有时候往往给我触动。他们的天真无邪,让我爱上了课堂。”“我现在很注重培养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多给他们自由发挥机会。”所以,在当日的课堂上,苏艳老师把一个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并让学生互相评价他们的表现。学生们表现好,要“巧妙”地表扬;答错了,则不能轻易地否定。苏艳老师认为,即使表扬,也要得法。一味地说“你真棒、你真厉害”,学生可能不买账。随机地、应时应景地给予肯定更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