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涨幅回落有限 调控不容松懈——从前三季度数据看全年物价走势
作者:刘铮、刘敏、杨一苗
新华社记者 刘铮、刘敏、杨一苗 新华社10月14日电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数据,9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6.1%,涨幅连续第二个月小幅回落,但前三季度CPI同比涨幅高出全年目标1.7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认为,根据前三季度的数据,价格 “拐点”已经确立,全年物价走势应当大势已定。然而,国际金融动荡和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新问题的出现,使得宏观决策再度面临新的挑战。 CPI下行趋势巩固,回落幅度仍有限 尽管节日因素引发人们对物价的担忧,但9月份C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再次确认7月份6.5%的峰值地位,巩固了8月份以来出现的CPI同比涨幅下行通道。 西安一家超市员工李女士对记者说,9月份食品区部分品种价格稳中趋落,比如鸡蛋、猪肉价格,但蔬菜、鲜果、油脂类价格还是涨了不少。 与以往几个月相似,9月份的CPI上涨依然有约三分之二来自食品价格推动。但当月居住类价格在房地产调控等措施作用下,涨幅有所回落。 “政府物价调控的政策措施日见成效,加之翘尾因素快速消退,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使得接下来几个月的CPI涨幅会继续回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这次物价上涨的原因非常复杂,与以往大不相同。而且,现在新涨价因素还不少,因此涨幅的回落是有限的。”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解释说。 成本推动将成主力,全年涨幅预超5% 虽然在各方努力下,8月份以来我国CPI涨幅进入下行通道,但业界普遍判断,全年物价涨幅很可能仍然超5%,特别是成本推动因素将中长期化。 “通胀类型已经由需求拉动为主,逐步演变为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混合形式,而且成本推动因素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社科院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年秋季报告》指出,需求拉动型通胀宏观调控可以较快产生抑制作用,而成本推动型通胀较难仅仅通过紧缩来解决,需要综合措施加以应对。 庄健认为,前期某些领域的价格涨幅较高,与季节性、阶段性因素有关,但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上涨,背后推手实则是成本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1年CPI上涨5.5%。多位专家对今年全年的CPI涨幅的预测,都超过5%。 控物价不容松懈,稳增长面临新挑战 物价快速上涨趋势被初步遏制,但中国人民银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偏低,三季度72%的居民认为物价 “高,难以承受”,环比增加3.8个百分点。 三季度开始的高位回落,远非意味着价格调控已大功告成。无论是从保障民生的角度,还是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考虑,稳物价仍然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王军说,在价格高位回落的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欧债危机正在扩散和蔓延,美国、日本等国的债务问题也非常严重,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再度下滑,新兴经济体被高通胀困扰。 “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将是平缓的,不会出现硬着陆,不过也要做好应对未来风险的预案。”张立群认为,货币政策要趋向稳定,更多发挥财政政策作用。 专家认为,近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一项旨在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法案,虽然该法案还需经过众议院、美总统奥巴马的通过才能生效,但可能由此引发的热钱大量流入、贸易摩擦风险值得警惕。 (据新华社10月1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