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州推行“七彩阳光”教育纪事
(上接第一版) 与此同时,随州市教育局又将教辅征订全面推向市场,斩断了教育行政部门与书刊发行千丝万缕的联系。明令要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行机构和各类中小学校,不得将教辅材料编入 《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教辅材料、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教辅材料推销活动、不得随教材捆绑销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五个 “不得”将教辅的征订、发行完全置于阳光下操作。 阳光招生,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机会 如果到了六七月份还闻不到中考升学大战的“硝烟”,看不到家长为子女择校忙碌奔走的身影,局长收不到各方反映问题的电话,那么这个地方的教育可谓在和谐中发展了。 往年中考过后,随州市的两所省级示范高中——随州一中和随州二中为了争夺优质生源,各施奇招,互不相让,生源之争不仅导致两校关系紧张,也让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学校时伤透脑筋。 面对此情此景,随州市教育局重新转换教育部门的角色,强力推进“阳光招生”,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新政,在湖北省率先构建了全市中考招生工作平台。将招生委员会更名为招生考试委员会,统筹管理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在整个中考考试招生工作中,随州以统一组织考试,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统一划定分数线,统一志愿填报,统一招生录取,统一注册学籍等“十统一”总揽全局。同时,采取与黄冈市联合命制中考试题的方式,保证试题的严密性,在县级学校实行集中考试,率先推出网上阅卷,公开申诉渠道,确保学生权益得到保障。 曾有人说,“高考是教育战线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圣地”,随州统一中考网上平台,就是克隆全国高考考试招生的模式。随州市教育局局长吴江明坦露心迹:“我们依法规范、治理中考考试招生工作,就是重提法律底线要求,将应该到位而未到位的工作做到位。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就成为我们实践中的创新。” 规范财务,将权力的猛虎关进笼子 在许多地方,“一支笔”多由单位“一把手”掌管,而原始凭证一经“一把手”签批,就为财会审计报销开了“绿灯”。对此,随州明确规定,党政“一把手”不得直接分管财务,这为推行“阳光财务”又增加了一道制度保障。 在随州市教育局机关和市直单位、学校均设有财务监审领导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凡在2000元以上的物品采购,没有监审小组参加不购买,社会活动、大宗物品的购买、大型建设维修经费支出要进行监审论证,实行政府统一采购,不搞人情签批或糊涂签批。 而严格的教育内部审计在独立监督和评价本系统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方面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随州市教育局每年都要启动对市直二级单位和学校的内部审计,这无疑又给学校的财务活动加上了一道 “紧箍咒”。 每学期一开学,收费工作是最敏感的,绷紧了管理者的神经。就在几年前,随州高中学校招生,每年都要上演一场学费减免大战,湖北省定的“三限生”收费政策在随州难以执行。本来财力不济的随州每年总有几千万元的教育规费流失。从2007年开始,随州市委、市政府明令根治“条子生”顽疾。随州市教育系统顶住压力,规范高中收费,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不予减免。当年,全市高中学校同比增加入国库的规费收入约3000万元,遏制高中招生收费乱减免腐败问题成效明显。同时,每年各学校还将“三限生”收费的10%用以资助贫困生,为扶贫助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靠制度约束权力,靠民主实施监督,靠监督规范管理,随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让公平正义在阳光下得以实现。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2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