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仰望武昌首义大功臣——记随州先贤“首义金刚”吴醒汉
作者:许享红刘诗诗
  本报记者 许享红 刘诗诗
  
    纪念辛亥首义百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打造的鸿篇巨制《辛亥首义百人传》,最近发到市档案局。
    “书中所说的辛亥‘首义金刚’吴醒汉一般人只知道他生于黄陂,却不知他长于随州。”12月1日,市档案局局长文勇对记者说,他不仅详细介绍了吴醒汉的光辉事迹,还热情牵线搭桥,让我们见到吴醒汉的孙子吴炳忠、孙女吴艳玲,他们现在仍居住在祖父参加革命前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随县高城镇。
  高城,劳动读书两不误
    吴醒汉是100年前推翻封建专制的千万仁人志士中的一员,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革命军司令部的21名主要成员之一,也是直接参加1911年10月10日夜辛亥武昌首义战斗的两名领导人之一,史称“首义金刚”。那么,首义金刚吴醒汉与随州有何情缘?
    《辛亥首义百人传》一书记载:吴醒汉188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因贫困自幼随父母流落到随县,居住在七里塔村余家井湾。虽然家贫,但吴醒汉的父母很有远见,东挪西借培养他读书。吴醒汉特别勤奋,考取旧时功名。他崇尚侠义精神,时逢张之洞在湖北编练新军,他毅然投笔从戎。
    1906年,23岁的吴醒汉加入同盟会,并参与组织将校研究团。在他和蔡济民等人力促下,共进会与文学社两大革命团体联合。
    首义,带领士兵鏖战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指挥部的21名领导中,只有吴醒汉和蔡济民在武昌城内,发动武昌起义的任务落在他们头上。当晚,吴醒汉听到工程营内响起枪声,第一个跨出营房,大呼革命士兵站队集合。作为三支主攻力量之一,吴醒汉率领起义士兵艰苦鏖战,他头部受重伤仍不下火线,向督署猛烈开火,吓跑末代总督,首义取得成功。
    1911年10月12日,军政府成立“集贤馆”,吴醒汉主持制定了宽松的选才方略,各地人才纷至沓来。接下来,吴醒汉历任军政府军务司副司长、军备司司长、战时司令部作战主任参谋、都督府参谋长兼护军司令,参加了汉口刘家庙之役与汉阳保卫战。1912年同盟会改组国民党,吴醒汉当选为党部评议。
    宋教仁被刺及袁世凯善后大借款后,吴醒汉后对北洋政府彻底失望,愤然辞去各职。“二次革命”时,与蔡济民组织改进团,倒黎反袁,以响应湖口起义,失败后前往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吴醒汉奉孙中山之命,潜伏武汉起兵讨袁。次年1月,吴醒汉在武昌南湖发动炮兵起义,不幸失败,之后再度流亡。1917年,张勋复辟,吴醒汉赶往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革命,追随中山志不渝
    1920年,四川爆发军阀间大规模内战,吴醒汉退兵鄂西与敌军鏖战。在一次战斗中全身六处受重伤,被卫兵从牺牲的官兵中找到,昏迷了半个月才苏醒。因右手被砍掉三指,仅剩拇指和食指,被人称作“吴七指”。
    同年1920年11月28日,孙中山重组护法军政府,先后任命吴醒汉为总统府参议、鄂军总司令。1922年,吴醒汉出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黎元洪复任大总统,补授吴醒汉为将军府将军。
    1926年,北伐军抵鄂,吴醒汉应鄂西将领邀请,前往解决鄂西北兵变问题。“四一二”事变后,先后任南京政府参事,整理湖北党务委员。后来,吴醒汉参与编纂了《总理年谱长编初稿各方签注汇编》,写成《武昌起义三日记》等著作等。“九一八事变”后,吴醒汉忧郁成疾。次年,55岁的吴醒汉落叶归根,在出生地黄陂老家病逝。
    吴炳忠、吴艳玲是吴醒汉长子吴裕国所生。身为教师的吴艳玲说:“祖父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后代,我们缅怀祖父的光辉事迹,发扬光荣传统,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就是对祖父的最好报答。”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仰望武昌首义大功臣——记随州先贤“首义金刚”吴醒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都市社会】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