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打牢基础保丰收
——广水市太平乡挖塘修堰兴水利
作者:宋俊超
  本报记者宋俊超 通讯员冯先国
    12月14日,广水市太平乡,让人深受感染的是该乡利用冬闲时节大搞水利建设,挖塘修堰的场景。
  政策给力 保障项目
    “今年我乡水利建设大翻身,得益于上级的支持。”太平乡副乡长卢运亮介绍,该乡争取3个国家建设项目,总投资5700万元,将平整土地9000亩挖塘修堰190口,兴修水库4座,机电泵站10处。
    来到太平村陈家岗,一台挖机挥舞长臂,推土机在清除塘泥后的地段推土,塘的四周站满瞧热闹的群众——
    “这是我们湾的当家塘,管50多亩田地,平时湾里人在塘里洗菜,20多年这塘就没有修过,塘泥快淤满了。”
    “现在好了,政府帮忙挖塘,不要我们出钱。”
    “那是国家富了,惠农资金送到手,水泥路通家门口,万方塘堰湾湾修,农民还有啥担忧。”
  能人给力 回报桑梓
    李家岗是太平乡有名的旱包子,地理位置高,需3级提水,是今年该乡最晚插上秧的湾。广水市新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坐落在该湾最高的一座山坡上,是一个集土猪养殖、油茶种植、吉阳大蒜品种繁育、有机鱼养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这是回归人士李晓春投资兴办的。
    谈到挖塘的事,李晓春深感触地说:“今年干旱,别的湾秧都栽了,我们湾里没有水,村干部筹钱抗旱,一些人嫌成本高,不愿出钱。听到这情况,我找到村干部,拿出1万元,捐给湾里抽水抗旱,最后全湾才栽上秧。当时,我就跟湾里商量,大家一致同意由我投资将全湾塘堰进行深挖整改,平时蓄水养鱼,生产用水统一管理。光挖塘,我今年共投入25万元左右。”顺着他手指的方向,6口新建的塘堰一字排开,有的塘堰还有不少存水。
    红日村与李家岗山相依、田相连。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元安说:“我们村是有名的旱包子村,去冬今春以来,我们村修了7口塘,在外的老板捐了10余万元,如果不是我们抓的早,今年的秧恐怕就栽不上了,老百姓非常感谢他们。”据介绍,近年来,该乡在外知名人士捐给家乡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达200余万元。
    干部给力 狠抓落实
    在高店村土地平整现场,村支部书记陈金洲对正与村民一同修筑水渠的乡干部吴海林说:“老吴呀,快60岁的人了,身体要紧,连续在这里搞了几天,明天你休息一下,我们保证不出工程质量问题。”近期,该乡干部全部赴到各自驻点村督办指导挖塘,乡干部进村后,一连几天都没好好休息,有的干部餐风宿露在修塘工地上,村民把干部的吃苦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太平乡的小一、二型水库及所有塘堰远离大中型水库,是个典型的既怕涝又怕旱的农业乡镇。乡长徐新军说:“乡里计划用5年时间,利用项目资金、一事一议政策补贴资金、争取对口部门扶持、在外成功人士捐资、出售水面使用权筹资和受益群众筹资等办法,将全乡水系进行彻底整治,重点放在改塘扩容上,同时,对机电泵站、病险水库、高低干渠进行整治,确保水系畅通,保障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今年计划挖塘300口,已完成200口,目前挖塘修堰形成高潮。”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牢基础保丰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