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产业空间有多大?——医药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本报记者 徐斌 通讯员 彭涛 炎帝尝百草,创医学。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医药工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弱的曲折发展过程。201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1.52%。医药产业空间到底有多大?随州医药产业何日才能重振雄风? 曾经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2003年,全市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5亿元,利税超过4000万元,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龙头企业武汉健民随州公司被誉为‘随州工业的一面旗帜’。”市经信委副主任龚志彬说,在进入本世纪初叶时成为支撑我市工业经济的五大支柱之一。 随州医药产业有过辉煌:2001年随州医药产业规模在全省排名第三,仅次于武汉和宜昌,原鄂北药厂小针剂在华中地区产量第一,年生产量达25万支;三江源药业的银杏黄酮提取物曾是全国同行的抢手货。 “随州医药产业确实红火过一段时间。”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所长李本祥也有同感。李本祥说,在本世纪初,医药产业的是我市效益仅次于纺织服装的第二大产业,但是近几年几家主要医药生产企业基本上是徘徊不前,与外地同行业相比远远落后了。 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连日来,在随州利康药业包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德会说,今年9月公司参加三精制药包装供货竞标成功,成为三精制药丁基胶塞和铝盖供应生产企业,每月供货7000万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刘德会说。 (下转第二版) 结束语:刚刚结束的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工业兴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工业兴市”主战略,产业发展是重要支撑。如何把我们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产业发展观察”这组系列报道探访了产业的提升空间、思考了产业的发展思路。我们应进一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大投入、打造平台、培育品牌、引进项目,支撑产业发展,实现随州科学发展,跨越赶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