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广泛服务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金 编 自从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后,如何突出“普惠”特性,提供更好、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一直是银行业在想、在做的事情。那么,我市金融部门如何构建服务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市按照“普惠”原则推进服务创新,各金融机构大力改造网点、加大自动柜员机等自助机具投放力度,网点布局向金融需求旺盛和空白地区倾斜,更多金融服务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尤其是优化网点业务流程,让服务更快捷……这些都推动了金融服务向着更广泛、更便捷、效率更高的方向迈进。 笔者认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金融界尤其是各大银行要扮演好“三个角色”:一是执行金融政策的实践者,货币政策贯彻传导、央行金融服务是践行普惠金融的坚实基础,通过加强管理考核,激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模式,可以增强支持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特困连片地区发展的能力,发挥金融系统优势,着力优化村镇基础金融服务,改善城乡支付、信用、现金使用环境,提高服务城乡能力;二是推进金融服务的组织者。作为金融部门,要广泛引导金融与类金融机构参与,整合协同各类金融服务资源,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并积极谋求地方相关部门政策协同,从货币信贷政策、监管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多管齐下,共同促进普惠金融惠及城乡经济发展。三是发挥金融作用引导者。一方面,发挥金融惠民作用,让践行普惠金融、担当社会责任成为全市金融业的自觉;另一方面,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使其了解业务风险、投诉维权知识,接纳新知识、新产品,充分享有金融服务,有效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岗”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