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李映林 马先华
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如何主动作为,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日前,广水市财政局局长胡文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广水市财政局将在充分挖掘需求潜力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供给侧“破”、立”、“稳”、“补”、“改”上,以新供给带动新需求,推动新的供需平衡。
记者: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是一个主动减量的过程,但这可能是个艰难的过程。请问财政部门如何发挥引导作用?
胡文江:从广水市实体经济发展看,产能过剩问题并不突出。小规模企业采取的多为定单式生产,市场适应性较强。避免产能过剩,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不能盲目投资。
近年来商品房库存增多,主要是市场盈利预期冲动和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造成的。2016年末,广水市商品房实际库存4500套,总面积55万平方米。为消化商品房库存,我们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商品房交易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市民购买。今年安排资金500万元,对在2015年11月17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购买商品房缴纳的房产交易契税,财政补贴50%。
去杠杆,首先去政府杠杆,主要解决政府债务成本高问题,2016年末广水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4.3亿元,通过将存量债务全部置换为政府债券,大大降低了财政支付成本和风险。其次去金融杠杆,主要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地方财政要发挥好财政财务管理职能,今年通过安排3亿元县域经济调度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设立企业过桥贷款资金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扩放贷款规模,帮助企业融资,解决资金瓶颈。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把企业经营成本降下来,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记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目的在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请问广水财政如何在这方面发力?
胡文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改善供给结构,促进转升级,增强发展动能。今年,我们发挥财政导向作用,重点支持三个方面:一是支持毅兴智能装备园建设。统筹使用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担保公司担保资金等,融资1亿元支持毅兴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实现高端数控机床生产规模化。二是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支持光伏和风力发电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2016年新能源产业累计投资20亿元,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2017年新能源产业预计实现税收3000万元。三是支持龙头农业企业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支持杨林沟茶叶基地、湖北寿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大自然农业实业公司等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记者:投资、消费是广水市经济增长传统动力。如何继续发挥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胡文江:在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中,对于一个欠发达的县级市来说,投资和消费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推动投资方面,一方面积极申报争取项目,另一方面加强财政统筹,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投资项目建设。在扩大消费方面,认真落实国家工资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民生政策,扩大有效需求。去年安排4.3亿落实国家调资政策,兑现各项改革性津贴。今年安排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标准由每月420元提高到450元;安排高龄补贴540万元,将百岁老人补贴由每月300元提高到500元。安排高龄补贴540万元,将百岁老人补贴由月300提高到500元;加大“三农”、教育、卫生、就业等投入力度,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消费能力。
记者: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请问在“补短板”上有哪些措施?
胡文江:“补短板”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周边地区高铁建设和京珠高速通车,广水市经济发展区位短板更加明显,为迅速扭转这一趋势,市政府花大气力投资5亿元改造和修建应广大道、广悟大道,连接京珠,高速、京广高铁;投资6亿元修建应山大道,连接麻竹高速,打通交通命脉。社会发展方面最大的短板就是精准扶贫,今年统筹1.4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排400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安排1000万元推动金融扶贫,安排1126万元用于教育医疗扶贫,还统筹农村低保、五保资金进行扶贫政策兜底,多举措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要通过补短板,筑牢发展底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快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