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祝老汉的四个“没想到”
——一位农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特约记者 江开军 程 鹏
  “真没想到,我儿子竟然不愿在城里买房,想回村里住。”日前,随县万福店农场黑龙口村的祝祖江满脸疑惑地对邻居们讲。“可不是吗,我儿子也不愿意住城市,假期一到,一家人都回来住。”村民刘保国接过话来。
  自小生长在农村的祝祖江,今年已52岁,性格朴实热情,人称“祝老汉”。回顾自己的一生,他用4个“没想到”,感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农村变化。

“两转”到手心里美
  1982年,祝祖江迎来人生中第一件“没想到”的喜事。
  那天,父亲买回自行车和手表时,16岁的祝祖江高兴得跳起来。那个年代,“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可是无数家庭的梦想。对祝祖江来说,“两转”到手来得太突然了。
  过去,黑龙口资源缺乏,又是有名的“旱包子”,村民们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
  “赶上了改革开放,农村分田到户,当年的梦想才得以很快实现。”老祝记得清楚,1981年分田到户,乡亲们劳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也随父母起早贪黑忙农活,一年下来,经济状况明显好转。第二年,父亲便买回一辆“永久”自行车和一块“双喜”手表。“当时,我戴着手表,骑着自行车,绕着村子转,心里别提有多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祝还一脸兴奋。
  改革开放激发农村巨大潜力,改变了千万家庭,祝祖江想不到,更大的变化在后头。

种地不用再交税
  种地交税,对祖辈都是农民的祝祖江来说,天经地义。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农业税会取消。
  2003年,农业税减半;2005年,农业税完全取消;自2006年起,农民开始领取国家的粮种补贴。
  谈到这些变化,老祝翻出自家箱底,拿出一大叠发黄的小本本。这是他家过去的《承包合同书》,清楚地记录着每年的交税情况。2001年的合同本清晰记载:他家承包耕地8亩,全年上交农业承包费1532元、开荒费47.6元、粮食定购任务170公斤。
  “取消农业税之前,村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粮食价格低,每家的负担都挺重。”村党支部书记祝祖坤插话说,那时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挨家催收税款,工作难度很大,青壮年纷纷抛荒外出。
  “取消农业税后,我们的干劲更大了。”祝老汉说,种地不用交税,还有粮种补贴,大伙都争着承包土地,忙着生产致富。

搬进了农家小楼
  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祝家住房也在大变样。
  上世纪80年代前,他家6口人蜗居一间土坯房,只有27平方米,冬天进风、夏季漏雨。村里,还有农户住着茅草房。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农户纷纷建新房。1989年,结婚后的祝祖江也盖起了3间大瓦房,红墙黑瓦,宽敞结实,“当时心想,管住一辈子。”
  国家提出小康目标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为大家追求的时尚。祝祖江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很快丢下大瓦房,搬进农家小楼。
  2008年,万福店农场实施危房改造,每户改房补助7500元。祝祖江申请到名额后,又凑了2万多元,盖起一栋农家小楼。两间两层,住房面积270多平方米,比砖瓦房气派多了。
  谈起住房大变样,老祝难掩喜悦,“不到40年,住房面积翻了10倍!”

农村竟比城里美
  老祝说,最让他想不到的是,现在的黑龙口竟比城里美。
  黑龙口的新变化,源于万福店正在实施的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建设。近几年,万福店充分利用国家农垦危房改造资金,全面推进农房改造,参与农户享受到15000元改造补助。祝祖江将自家小楼包装升级,自己动手搞绿化,成为大家学习的示范户。
   农户的房子改造到位,村里投入配套资金125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起广场、牌坊、路灯、花园、公厕……村民开始像城里人一样跳舞健身。黑龙口成了“网红村”,吸引着外出乡亲的目光,他们逢年过节纷纷回家小住,还有不少人放弃定居城市,返乡创业,村里人气更旺了。
  尤其近两年,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扎实推进,黑龙口的变化节奏越来越快,节假日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祝老汉说,村里将大力发展金果梨、甜瓜等特色种植,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游玩,还将借势发展农家乐和民宿,让这里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美丽田园。他和儿子有了新打算:搞农家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现在,国家全面建小康,我们要当新时代的农民,更大的变化还在后头呢!”祝老汉乐呵呵地说。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祝老汉的四个“没想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