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新农民 新风貌
  

特约记者 江开军 通讯员 车玉麟 刘阮清
  面朝黄土背朝天,曾是历代农民的真实写照。
  9月17日,随县安居镇车岗村“丰收节”上,农民新风貌集中展现。现场数百位乡亲,不仅是耕种农田的好把式,还是机械能手、技术行家,农忙之余,吹拉弹唱。
  记者走访随县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除了耕田种地,还在办基地、跑运输、搞经营、办企业,这些新产业折射农民新生活,彰显农民新风貌。

菇农蝶变 亦工亦商
  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处处透露香菇气息。
  村头,成排的香菇大棚望不到头;村内,满载香菇的大卡车驶出工厂大门,香菇交易大市场传来叫卖声。农业气息、工业气息、商业气息交织在山区小村,让这里的村民演化成农民、农工、农商三种身份。
  菇农谢传宝家里,香菇菌棒码成垛,每支菌棒都长满白色菌丝。“再过一个月,这些菌棒就能进棚出菇了。”他说,与老伴有三个收入来源,一是种香菇,每年4000袋;二是贩香菇,农闲时到外地收购,送回村里转卖;三是老伴有空就到加工厂打短工。夫妇二人四季不闲,一年收入10万元以上。
  随机走访发现,在吉祥寺村没有剩余劳力,个个有钱赚。七十多岁的婆婆爹爹都赚“香菇钱”,就连残疾人也没有被遗忘。51岁的张守纪是个聋哑人,帮人扛包看货,包吃包住,一天能挣80元。品源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百余名工人随生产线一起忙碌,公司总经理罗圆说,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为了赶订单,工人3班倒,日夜不停。
  “只要勤劳肯干,一天到晚有钱挣。”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勇说,村里有上千亩香菇种植基地,香菇加工企业及配套企业达10家,还有上百家小作坊,香菇大市场可容纳上万人交易,年交易额约15亿元。去年,全村产干菇180万斤,农业生产总值3.5亿元。
  一条完整的香菇产业链,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全村90%的农户从事香菇种植、加工与经销。活跃的香菇经济,让吉祥寺日渐繁荣。近5年,吉祥寺不仅没有人外出打工,还吸纳了1000多外来人口落户,村内常住人口增加40%。

变身股民 人人出力
  环潭镇柏树湾村,产业基地生机盎然,油茶、芍药、金银花、大白桃目不暇接。
  “乡亲们,3组的油茶要采摘……”基地巡逻员齐立财用手机发出信息。不到20分钟,十多位村民赶来采摘油茶。
  一条信息为何有如此号召力?齐立财说:“所有基地都有村民的股份,一花一果,都牵连红利多少。”
  原来,柏树湾拥有特色农业基地8100亩,从创办基地开始,村里成立合作社,先后发行股份3次,募集股金588万元,常住村内的148户家家参股。同时,这些基地全部承包给村民,合作社采取“分户管理、集体经营”模式,激发劳动积极性。
  这样一来,村民不仅是股民,还是基地业主。股份制把村民利益绑在一起,大伙只有一个目标——把产业搞好。
  多种产业错开农忙季节,金银花每年采4茬,夏季摘桃子,秋天采油茶,冬天一到,养殖基地的大白鱼开始上市。创收项目接上茬,村民们有使不完的劲,赚不完的钱。村民张志忠除了耕种4亩农田,还承包金银花、油茶、桃树共5亩。今年桃子滞销,他组织股东分头联系客商,把30万公斤桃子卖到武汉、北京。大家都认为,合作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基地管得好,受益的自然是村民。早在2015年,村里给59家贫困户赠送股份,每户2000元,至今分红两次、共5.9万元。今年7月5日,村里一次分红330万元,148户股民户均2.2万元。
  村民干起来、富起来,村集体收入也逐年增长。近5年,该村不但还清了67万元历史欠债,还包揽村民的医疗、养老保险,投资1000万元打造美丽乡村。村子越来越美,几年前搬出去的村民回村一看,又搬了回来。

服务景区 全村脱贫
  暑去秋来,热闹两个多月的龙泉村漂流渐归平静。“农家乐”老板杨强用计算器盘点夏季收入:“除去开支,净收入15.6万元。”
    村头是漂流景区出入口,20多家“农家乐”一溜排开。仅此一项,每年创收50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曾兆童说:“背靠大景区,全村吃上‘旅游饭’。”
  龙泉村依山傍水,背靠桐柏山脉,门前淮河绕村而过。全村508户,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359人。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带动下,村“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先后引进西游记漂流、抱朴谷、神农部落、道教文化园4大景区。
  2011年,西游记漂流开漂营业,2012年,抱朴谷景区开门迎客,由此掀开龙泉村脱贫序幕。
  贫困户宋国朴,右手残疾,妻子患小儿麻痹症,日子过得很艰难。因为他熟悉村里情况,漂流景区聘请他做管理工作,每年工资三四万元,一举摘下“贫困帽”。
  像宋国朴一样在景区打工的村民还有不少。有看大门的、看管停车场的、守护河道安全的,父母病重的余海在景区做木工,47岁的杨泽兵在景区做烧烤。景区每年夏季招聘150多人从事旅游服务,更多村民做起漂流鞋、喷水枪等漂流用品生意。“漂流一开业,整个村子都忙起来,一个夏季的劳务及经营收入突破1000万元。”曾兆童说,2016年,龙泉村整村脱贫。
  旅游火爆,还激活龙泉村特色产业。近两年,村集体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先后发展蓝莓种植、王鸽养殖、高山茶三大产业,50多户村民参股入社。
  今年,规划总投资12亿元的神农部落景区全面开工,吸纳百余村民搞建筑。村里投入800多万元建民宿、建广场。在龙泉村的构想里,游客在这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摘农家蔬果、体验漂流激情、畅游神农部落,依靠“三日游”,实现“小康梦”。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农民 新风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