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广水打造小康福民之城的初心

  

随州日报报道组广水市一中新貌
  今年3月,应山“一河两岸”开启广水教育新篇章——华师广水附属幼儿园开园。该园投资7000万元,拥有学位600多个,按省级一流示范园打造。此园的引进,让幼儿家长们喜出望外,数百名幼儿不出广水市,就能享受到华师优质幼教,成就幸福童年。
  离华师广水附属幼儿园不远,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永阳学校正在紧张筹建之中。该校建成后,可实现应山城区东部片区2500名中小学生就近上学。
  “一园一校”的建设,使风景优美的“一河两岸”更添人文气息,居民获得感满满。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广水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民生这篇大文章。
  “以民本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民生改善,打造小康福民之城,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广水市委书记黄继军表示。

社会事业暖民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广水市委、市政府奋斗的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人就业,全家受益”。
  实施“就业工程”,广辟就业渠道,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近五年,该市城镇新增就业3万余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700余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00余人,开展就业创业培训2万余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700多万元,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3600余人,扶持创业500余人,带动就业2000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余个,帮助企业招聘员工1万余人,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5%以内。广水“月嫂学校”、电商培训到村镇、岗位送到村门口等创新举措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广水始终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召开专题会,破解教育事业发展遇到的难题;教育投入优先保障,除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地方财政每年配套的资金都达数千万元之多,教育成为党委、政府支持最大的行业。
  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增强教育动力。近几年共招聘新机制教师497人、地方编制教师249人、幼儿教师60人,解决了教师断档危机,确保了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环境最优是学校,建筑最美是校园。投资1.5亿元,新建华师附属幼儿园、实验二小、永阳学校;投资3亿元,筹建马都司教育新城,新增学位11000多个,城区学校“大班额”和上学难问题大大缓解。5年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亿余元,薄弱学校脱胎换骨,校舍校貌焕然一新。
  巩固规范办学成果,提升教育质量。30年间,为高校输送优秀人才9.3万余人,其中一本1万余人,考取飞行员47人,清华、北大61人,数十万个家庭因子女升学就业而脱贫致富。
  “同在蓝天下,人人有书读”。扶贫助学蔚然成风,“圆梦行动”连续开展12年,筹集资金6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00余人,奖励家乡优秀教师近百人。“圆梦行动”这项持之以恒的爱心助学创举,成为广水教育的名片。
  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广水把医疗卫生改革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65.86岁增长到76.5岁。
  医疗卫生改革全面惠及民生。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以药养医”局面彻底消除,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每年药品惠民亿元左右。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建立上接省内三级医疗机构、下联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联体、医共体,县域内就诊人次呈现连年提升的可喜局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从无到有,服务项目从少到多,服务质量从粗放到精细,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广水一医院被纳入三级医院管理。
  保障人民健康能力不断增强。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累计投入3.8亿元,加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卫生室均达到“五化”标准,实现“有病及时医,小病不出村”;投资3亿余元,实施了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市二医院院部改建工程,开展了中医院、疾控中心扩建工程,启动了市一医院新大楼建设工程。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唱响文化惠民新乐章,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激情广场”文化惠民活动,吸引数万观众享受免费文化大餐,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传统文化盛宴。成功举办了全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获取项目资金支持6亿多元。
  成绩见证过去,荣誉彰显辉煌。该市四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相继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再次获评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授予全省医改先进市、疾控规范化建设先进市、人口与计生工作进步市、科技创新先进市称号。
  社会保障利民
  社会保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广大民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项目。
  “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为老百姓织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网,保障惠民政策不缩水不走样,努力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广水市长田涛代表市政府作出承诺。
  社会保障面临着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挑战。
  如何保证可持续性?该市坚持落实政策不打折扣,建立城乡低保、五保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快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兜底等系列措施,让社保对象“应保尽保”“生活无忧”。
  该市每个镇都建有福利院,集中供养550人。每个福利院都实施了“冬暖工程”和“平安工程”。全市3000多名城市低保对象、21000余名农村低保对象每年获得生活保障达5000多万元,为5000余名城乡五保对象每月补助达400万元,月均补助标准5年间提升30%。
  建立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大病救助“四位一体”医疗保障体系。所有低保、五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免费,今年免费金额达530万元。贫困人口年度个人自负合规费用压缩至5000元以内,合规医疗费用综合报销比最高提升至90%,最高可报销 60万元。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一站式”结算。扩大救助面,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医疗救助更好地惠及困难群众。率先在全省对农村五保、孤儿、城镇“三无”人员实行住院全额救助,困难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去年,该市医疗救助金额达2100万元,今年因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救助范围,预计金额将达到2600万元。
  如何保证公平?该市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坚持程序,体现户籍、家庭财产收入、第三方调查三要素,测算有依据、标准,实行痕迹管理,避免错保、关系保、人情保。二是逢进必核,将十几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共享,使每个人的房产、公积金、养老保险、车辆、缴税、银行存款等信息“暴露在阳光下”,一查便知。三是按标(保障线)施保,从2015年开始,改“分类施保”为“以收施保”,解决收入来源不足产生的贫困,几年间清退 2万余名不合规者。四是配合纪委开展大数据比对,共收集线索1200余条,查实60多条,处理相关工作人员10余人。
  实施“安居工程”,让城市中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有所居”。10年间,全市共建设、改造、筹集保障性住房13440套。其中,棚户区改造7929套,共实施39处棚改项目;通过多种渠道共筹集公共租赁住房4810套,经济适用住房701套;累计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13012户,发放补贴资金1738余万元,共惠及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6452户。
  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围绕“搬得出、住得下、能脱贫”目标,该市共投入4.6亿元,地方政府再配套2400万元征地费用,共建成安置房4186套。2016年,广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被省政府嘉奖。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真投入、大投入。广水市明确,集中新增可用财力,倾心尽力改善民本民生,一般预算80%以上用于民生。也就是说,政府财政每100元的支出中,至少有80元用于民生。
  财政“蛋糕”民生味浓。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广水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教育、社保、卫生、住房等一系列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难题得以破解,从城市到农村,从“衣食住、学行医”到“柴米油盐”,一整套社会保障体系网正越织越密,老百姓所分享到的社会改革发展成果越来越多,一幅民生画卷正着色得描绘得越来越美丽。

基础设施惠民
  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人们的期盼。基础设施的改善,让人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交通出行更便利了。人们普遍感受到,这些年来,广水交通变化大,真是一年一个样。
  麻竹高速作为全省“651”骨架公路网“第一横”,实现了广水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圈环高速(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广水段)加快建设,打通李店、太平两镇东出通道。
  干线公路扩容升级。107国道正在改造,316国道改造即将启动。应广大道刷新标准,让“两城同城”变成现实。广悟大道延续城市东拓战略,直接对接京广高铁孝感北站,将车程缩至30分钟以内,市民出行更为便捷。徐家河水库环库公路,总投资3.6亿元,既是旅游公路,又是扶贫公路,建成后将惠及沿线四镇十几万居民。十马线、余马线、泉余线、十蔡线、三李线相继建成通车,构筑起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偏远乡镇的交通困局得以破解。
  农村公路,便民利民。经过15年的励精图治,广水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累计修建3800余公里,实现“村村通”。广水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为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的变迁,引领着城市的扩张,见证着城市的崛起,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截至2017年,该市公路总里程5386公里,路网密度为201.3公里/平方公里,交通累计投资达37.8亿元。
  防汛抗旱更安全了。近十年,该市投资近20亿元,新建了1座芦花沟水库、除险加固201座水库,确保水库正常蓄水和安全度汛;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铺设供水主管网近4000公里,近60万农村人口饮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实施了水保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公顷,既修复了绿水青山,又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途径;治理河道60多公里,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超过20年一遇。该市先后两次获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称号。
  2010年入秋后,广水遭遇四年特大连环旱灾。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科学谋划,投资1.2亿余元,先后实施了5期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创造性构建了北水东调、两城同网、四网联通、五库联调的供水新格局,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饮水需求。
  供电用气更有保障了。新建3个110千伏变电站,扩建永阳220千伏变电站,顺利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电网结构完成调整,供电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居民再也不用为电压低、经常停电发愁了。引进中环天然气公司,建成“两站一长输管道”(双岗门站、王家棚门站,孝昌-王家棚长输管道)。目前,长输管道建成17.8公里,城网累计建设187公里,应、广两城区天然气主管网覆盖率达80%以上。天然气用户增长迅猛,居民通气达2.6万余户,公服、商业、工业通气达100余家,用气量成倍数增长。
  一批重大项目被纳入国家和省项目库,徐家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获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纳入全省试点。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实施,将彻底改变广水资源性缺水的难题,解决广大人民的缺水之痛。
  创新投融资体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印台山文化生态园、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城乡固废综合治理3个PPP项目成功落地。成功申报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徐家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实现“一库清水惠子孙”。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惠民生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福民之策的广泛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必将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广水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报道组成员: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毛传荣 特约记者李明清、彭晓华通讯员刘刚、夏雨花、朱青、刘冬)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