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炯
人到中年,我走过不少地方,但很多地方的风景在我记忆里早也淡忘,成了过眼云烟,唯有家乡的小河时常在我脑海里萦绕,久久不能忘记……
小河发源于楚北第一峰大洪山,她像一条绿色的玉带蜿蜒流淌到我的家乡,随县安居镇陈家湾村,小河呈半圆型将整个村庄环绕,因村子南边是山丘,使我的家乡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庄。
清清的河水一年四季奔流不息,她用她甘甜的乳汁养育了小河两岸的儿女,她的滋润让这里土地更加肥沃,美丽富饶。小河两岸出产的蔬菜久负盛名,这里产的随州特产“泡泡青”纯正地道,这里产的红萝卜多年以来在随州城就是抢手货,买菜的家庭主妇在市场只要知道是安居陈家湾或河对岸沙湾的红萝卜,不问价格争相购买。
小河里物产丰富,清亮的河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虾,味道鲜美无比。爷爷每天晚上在小河里撒网捕鱼,并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就是每次在小河里捕鱼虾从不超过五斤,河里再多鱼也依然如此。第二天早上拿到镇供销社食堂卖钱贴补家用,他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年迈的时候。
每天清晨,氤氲的小河边,早起洗衣服的姑娘、媳妇将一串串银铃的笑声恣意洒向河面,挑水的男人挑着小河的甘甜轻快地迈着小步……
我快乐的童年就是在这小河边度过的。
春天,我和小伙伴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小河两边绿茵茵的河岸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各种颜色的花朵姹紫嫣红,争相斗艳。蓝天白云下,各种鸟儿放开歌咙,尽情鸣唱。我和小伙伴在这春光明媚、风景秀丽的河岸上无忧无虑玩耍,我们玩得最多,也是百玩不厌的是抓“特务”游戏。玩累了,我们就在河岸折刺苔吃,当我们找到一蓬刺苔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拨开其他还没有长出嫩刺苔的老枝,把里面长得又粗又嫩的几个新刺苔摘出来,然后分给每个小伙伴一段,刺苔剥皮后,里面就露出了多汁清甜的刺苔芯。
夏天,故乡的小河更是我和儿时小伙伴欢乐的天堂。每当夏天快要来临时,我们就眼巴巴地盼着学校早点放假。终于等到放假了,在天气还没有到盛夏的时候,一些年纪稍大点的小伙伴不顾大人约法三章和严厉叮嘱,更是不管河水还乍暖还寒,就急不可耐地悄悄溜到小河里过一把游泳的瘾,有时不幸被自家大人逮住,回家就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第二天,这个伙伴仍然笑嘻嘻地来到河边,在东张西望好一阵后,还是下到了小河里戏水。我们玩打水仗,比赛扎猛子,比赛游泳。游得累了,我们就头枕着河水,仰望着蓝天,变幻莫测的云朵为我和小伙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云朵经常会变换出各种各样好看的图案,像绵羊像狮子像大象……
在河里经常不经意间,脚下会突然踩到一段很硬的东西,等我们把脚一松开,一条鱼就猛地跑掉了。此后,一旦脚下再踩到这样的硬物时,就先用脚紧紧踩着不动,再去用两只手紧紧抓着托出水面。哇!一条活蹦乱跳的大沙鱼就被俘获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将河水染成了一片片金,湾子里家家户户屋顶上都升起了袅袅炊烟,当河岸上响起此起彼伏的大人召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时,我和小伙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小河回家。
温柔的小河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每年夏天,一场大暴雨过后,小河里涨满了水,往日清澈透明的河水变成了土黄色,湍急的河水让人望而却步。为了方便乡民出行,到河对岸集镇赶集,一直以来,村里都备有一条能够承载二十来人的小木船,由一个在村里德高望重、力气大的人负责撑船,乡亲们坐船都是免费的,只由撑船人所在的生产队给他记工分。我记得为我们摆渡的人很幽默、很健谈,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叫他“吹三”。这个叫“吹三”的人一边用竹篙撑着船,一边跟乡亲们咵彩玩笑。
秋天,美丽的小河两岸是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大人们忙着收割笑弯了腰的金灿灿稻谷,挖地里饱满硕大的花生、红薯,倒芝麻、掰玉米……这时,贪玩的小伙伴们也主动参与到秋收的队伍里。当大人拉着装满丰收果实的板车走在前面,一家老小牵着耕牛走在后面,清澈透明的小河水里,就出现一幅和谐美丽的倒影。
冬天,我和小伙伴穿着厚厚的棉衣,踏着皑皑的白雪,在小河里滑冰,堆雪人,打雪仗,用冰块解渴,乐不思蜀……
在我十多岁时,全家就搬离了陈家湾村,之后忙于读书、工作。等我再次回到故乡时,看到昔日美丽的小河完全变了模样,河床被挖得到千疮百孔,河岸柳树被砍伐殆尽,光秃秃地堆满了垃圾……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政府加大了退耕还林、退耕还河的力度,严厉打击河道乱挖河沙的行为,开展洁美乡村、农村环境整治及生态修复,家乡的小河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啊!家乡的小河,难忘你玉带般蜿蜒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