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桂运东 冯家园
曾都北郊,磙山脚下,鸡鸣声格外响亮密集。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村,居住着一位全国自强模范、“中国养殖牛人”。
这里,是一个拥有300多会员的农牧合作社的大本营,不断地向四面八方输送鸡苗和养殖技术。
这里,是7300多贫困户的“娘家”,他们从这里领取鸡苗回家喂养,蛋和鸡的销售由这里兜底。
这里,天天都在讲述着残疾人马君自强不息、带富一方和帮助贫困户的故事。
自强不息,他成为“养殖牛人”
个子不高,夹克有些脱皮,说话干净利落。虽步履蹒跚,但走得坚定。12月12日,记者在曾都区北郊办事处双寺村见到马君时,他正在鸡棚里给鸡群喂食,观察鸡的生长状态。
1971年出生的马君,历经坎坷。14岁双股骨坏死,22岁患强直性脊柱炎,32岁做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肢体二级残疾。
不甘被命运摆布的他,从1991年起开始搞养殖。他承包鱼塘、山场,养鱼、鸡。不懂技术,靠书本、收音机自学;没有资金,向亲戚朋友借。
为了养好鱼,马君天天待在鱼池边,察看鱼的动态。2000年,随州大旱,为了灌溉,他将三个池塘的水放去大半。水少、鱼多、气温高,容易出问题。他每天拄着拐杖在鱼池边仔细观察,小心伺候,晚上还打着灯巡看一两遍,可鱼还是不停地死亡。他请来本地专家“把脉”,拿着死鱼到高校找教授“开药方”。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马君逐渐掌握了投食、防病、增氧等养鱼技术。
看着周边有些荒芜的土地,马君又心生养鸡的念头。他从100多只鸡养起,一年一年地增加数量,摸索养鸡技术。
2004年,他购回8000只鸡苗,想大干一场。不曾想,鸡群出现疫情,马君天天待在鸡棚,给鸡打针、喂药。看着死去的鸡苗,马君心如刀绞。他咬咬牙,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科学养鸡的技术。80多天,他不断地寻医问药,还到武汉大型养鸡场请教。防疫“办法”找到了,但鸡只剩下3000多只。
创业之初的艰难,没有压垮身有残疾的马君。他自学农牧养殖专业和畜牧兽医大专课程,并获得畜牧兽医资格。他不断总结养殖经验,学习新的养殖技术,规模逐渐扩大,效益越来越好。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鱼专家”和“鸡医生”。
今年,在“新时代新农业新农人——CCTV-7寻找中国种植牛人、养殖牛人”大型活动中,马君从17000多名参赛牛人中脱颖而出,高居养殖牛人排名第二位,即将参加活动终章“CCTV-7新农人盛典”。
马君能够脱颖而出,源于他自强不息的感人创业故事,以及他回报乡亲,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初心梦想。
抱团发展,合作社吸纳300多会员
由于技术过硬,十里八乡的养殖户或上门、或打电话向马君请教,他越来越忙。
在与众多养殖户打交道过程中,马君发现,单打独斗搞养殖,难以应对市场波动。2008年,马君成立了政君农牧合作社,将零散养殖户聚集一起,抱团发展。
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有意愿从事养殖业的村民签订养殖合同,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回收产品,降低养殖户风险,解决单家独户与大市场对接难的问题。
“合作社对我的帮助可大啦!”谈起合作社的好处,双寺村农民龚家资有些兴奋。他2004年开始养鱼,由于技术不到位,粗放粗养,一年只能挣个辛苦钱。2006年加入合作社后,他采用生态养殖模式,池塘还是那口池塘,年收入由2万元增加到5万余元。
看到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收益好,双寺村及周边村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听闻马君养殖技术厉害,随县、广水等地农户前来学习技术。对此,马君总是热情接待,悉心传授。
在曾都南郊养鸡的肖桐,加入合作社后,每年从合作社预支鸡苗,马君经常去他的养殖基地看鸡苗的长势,传授防疫知识,目前年养鸡规模2000只左右,收入10多万元。“没有马君,就没有我的今天。”肖桐说。
马君介绍,政君农牧合作社现有会员300多人,其中200多人从事养鸡,规模均在1000只以上。
政君农牧合作社将大伙的鸡蛋卖到上海、北京、杭州、武汉、信阳等城市,销售价格比本地同类产品高出不少。
热心扶贫,让贫困户“无风险”养殖
2015年,精准扶贫全面开展。富起来的马君,想着怎么样帮着残疾人和贫困户振作起来、富起来。很快,一个念头产生了。借鉴合作社模式,与有意愿的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保底回购。这样,就帮他们解决了资金、技术和市场风险的问题。
这一想法得到扶贫部门和驻村单位支持。目前,政君农牧合作社与随县、广水、曾都15个乡镇、140多个村建立起土鸡养殖扶贫项目,覆盖了7300多贫困户。
马君利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探索出两种模式。“155”模式,通过政府“以奖代补”政策,为有能力养殖的贫困户每户送去一斤以上的仔鸡50只。成熟后,政君农牧以鸡蛋1元一枚、土鸡20元一斤的价格回收,贫困户可直接收益。“共创模式”,村整合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资金,投入政君合作社和村共建的养鸡基地,由专人管养,年底按照标准给贫困户分红。
两种模式,从鸡苗孵化、饲料搭配,到病情防疫、蛋鸡销售等,政君农牧合作社全程参与。年初,马君带着技术员到各村开展培训数次。他还专门成立6人防疫队,不定期开展病情防疫。
在双寺村共创基地,现有20800只鸡,32户贫困户入了股,每年按照1200元和900元的标准分红。11月14日,马君将今年的31500元打到了村的账上。
双寺村的贫困户张文才,妻子残疾有病,常年吃药。他不仅加入村的“共创模式”,自己还种桃养鸡。“每年除领1200元的分红外,150只鸡可以收入7000多元,脱贫有盼头。”他说。
无论是残疾人,还是贫困户,只要肯干,马君全力支持。随州高新区淅河镇残疾人刘金财搞养殖,马君和他共同投资,在随县高城镇建了一个拥有10000套种鸡的种鸡场,去年收入10多万元。“今年可以收入30万元,还准备扩建孵化房。”刘金财说。
万店镇高庙村,50多户贫困户在马君帮扶下脱掉贫困帽子。该村贫困户曹宝养鸡规模由150只发展至今年的3000多只,已脱贫的他致富的劲头更足。“马君教会了我养鸡技术,让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光荣!”他说。
马君介绍,帮扶的贫困户中,有近一半的农户达到了脱贫标准,不少人已甩掉了贫困帽子。
“马君的养鸡扶贫模式,很契合农村实际,贫困户可接受,效果不错。”市扶贫办副主任温沪说。
据不完全统计,合作社的300多会员和帮扶的7300多贫困户,年销售额过亿元,利润1200余万元。
马君自强不息的精神、共同致富的探索、热心扶贫的情怀得到了社会和各级组织的认可。他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奖”等荣誉,政君农牧合作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畜牧合作社,成为湖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品牌基地,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