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最美乡村课堂
——王从伦和他的“阳光班”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桂运东 特约记者 江开军
  把爱的阳光播洒到孩子的心里,让他们阳光地学习,阳光地生活!
  ——题记
  全国新教育实验“十佳完美教室”、“最美乡村课堂”……深山里的“阳光班”,何以获得如此赞誉?
  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十佳班主任、“荆楚好教师”……一位乡村教师究竟做了些什么?
  每学期综合成绩在全镇同年级名列第一,20余名学生参加县、市、省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活动获得奖励……“阳光班”的学生为什么这么优秀?
  12月中旬,记者来到随县澴潭镇涢水小学,走访王从伦和他的“阳光班”。

阅读,开启智慧的大门
  “‘阳光班’的灵魂来自书籍。”王从伦说。
  《一米阳光》是“阳光班”的班刊,收录师生读书笔记3000多篇,编印58本,摞在眼前,两尺多高。
  教室里,4个大书柜格外显眼,里面摆满各种书籍,很多书面留有粘贴痕迹。
  2011年,“阳光班”成立时,教室里没有一本课外书。王从伦从家里选出13本带进教室,孩子们争相阅读。王从伦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有课外书读!”
  他四处找书、借书、求书。很快,新教育基金会捐的书来了,各级领导和家长捐的书来了,著名童话作家童喜喜也送来一批书。如今,“阳光班”拥有课外图书1300多册。
  晨诵、午读、暮省。读经典、写随笔、编班报、出文集。每月举办读书交流会,评比读书名星、写作牛人、班级感动人物。全班学生年阅读量达600多万字,写读书笔记1000多篇。
  在王从伦的“乐者博客”里,记录了许多亲子阅读的故事,齐楚珺和妈妈读书的故事最感人。楚珺的妈妈原本不爱读书,女儿说起书来眉飞色舞,她却一脸茫然。“楚珺,妈妈和你一起读书吧。”从此,母女一起读书、一起写笔记。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上,楚珺妈妈拿出8本读书笔记说:“感谢王老师,感谢我的女儿,让我爱上阅读。”此后,她被“阳光班”评为“亲子阅读最美妈妈”,一家人获评“湖北省阅读最美家庭”。
  7年来,王从伦打印文章、发博文,敲坏了3个键盘,撰写教学随笔1300多篇,100多万字,师生共写随笔5000余篇,这些随笔中的精华被结集编印为《心履历程》,作为每一届“阳光班”同学的毕业礼物。
  “每一位伟人背后,都有不同寻常的经历。”“读书,让我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一米阳光》里,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读书感悟;“阅读,让孩子们开启智慧的大门!”《心履历程》里,我们也看到了王老师的读书心得。

山里的石头会唱歌
  老师,您要带我们去哪儿呀!老师要带你们去捡石头呀。
  老师,捡石头干嘛呀?
  把它拼成最美的画儿。
  ……
  2018年“荆楚好教师”颁奖现场,王从伦和3名学生一起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山里的石头会唱歌》,展现了乡村留守孩子五彩缤纷的课外生活。
  一颗颗小石头,折射出“阳光班”的灵性。
  作画台上,一双稚嫩的小手,轻巧地摆弄着一块块小石头,一幅精美的石头拼画呈现在眼前。“这是《春耕图》,表现的是我爷爷种田的情景。”小作者黄清华讲述着作品内涵。   这是“阳光班”的特色课程——石头拼画。
  灵感,来自一次课外活动。2011年的一天,王从伦带学生在河沙滩游玩,恰逢一位学生生日。他提议为这位学生送份生日礼物,孩子们突发奇想,捡来石头在沙滩上拼出一个大大的“心”字。“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石头的生命。”王从伦说,“由此,‘阳光班’特色课程——石头拼画诞生了。”
  一双大手和几十双小手行动起来,到河边、山脚捡来各种各样的石头,开始创作石头画。《美丽的蘑菇》《大雁南飞》《龟兔赛跑》……一幅幅富有创意的石头拼画栩栩如生。“用心寻找,大自然从不缺少美丽。”何莹珠道出创作石头画的感悟。王从伦感慨道:“小小的石头,在孩子们手中,变得有了生命。”
  如今,学校开设了石头拼画展览室。装裱在纸盒里的石头拼画,挂满整整两面墙,成为涢水小学特有的风景。《湖北教育》原主编方腊全说:“这是我看到的最美乡村课堂。”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阳光班”的力量来自爱心和赞美。现在的“阳光班”有50名学生,80%是留守儿童。王从伦明白,这群孩子,需要老师付出数倍的爱心和耐心。他给自己确定目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星期三留守生热线”已经开通5年。每周三晚上,学生用王老师的手机、电脑跟家长联系。
  王从伦徒步和骑行的习惯,是从家访开始的。近的步行,远的骑行。最远的距离学校30多公里,骑行要一个多小时。王从伦自带干粮,利用假期走遍全班孩子的家,有的去了四五次。
  走访最多的是王留霞的家,半年不到去了13次。“这个孩子太不幸,第一次家访我就流泪了。”王从伦语调低沉。王留霞父母残疾,爷爷重病,自己先天近视。为了让王留霞好好读书,王从伦向有关部门反映,联系爱心人士,争取到低保、贫困生资助、节日慰问等一系列的帮扶。“这个孩子开始变得阳光起来,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说这话时,王从伦有些兴奋。
  赞赏,是通往童心深处的法宝。王从伦认为,留守生有的胆小怯懦、有的孤单恐惧、有的放纵任性……更需要赏识的阳光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让他们变得自尊、自信、自强,充满正能量。
  有一次,一向沉默寡言的周思雨同学看到食堂地面脏了,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地面扫净,又拖了一遍。王从伦见到这一幕悄悄用手机拍下,还特意为她举办了一场表扬会。“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我感动得要哭了。”周思雨说,“这件事,我一辈子忘不了。”接下来,周思雨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的笑容多了,考试分数多了,做的好事也多了,还被评为班里的“卫生大使”“感动人物”。
  “阳光班”有一枚班章。“这是专门发奖状用的。”王老师说,“每个学生都有很多优点和进步,仅仅口头表扬远远不够,必须‘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留守学生张林聪照顾病重的爷爷奶奶,获得“孝心奖”;迷恋上网的吕谌终于戒掉“网瘾”,获得“进步奖”;寝室长王道浚在维持纪律时打伤同学,经教育诚恳认错并帮助他人,获得“改过奖”……
  在王老师的教学随笔里,有这样一段话:你说一个孩子,站在老师宽大的肩膀上攀登,怎么会不进步呢?你说一个老师,走进孩子的心里耕耘,怎么会不收获喜悦呢?用爱温暖,用情感化,用理说服,教育其实很简单!

好一个爱心大家庭
  “阳光班”的温暖在众人。教室里,有班旗、班徽、班镜、班章。“每一个小物件,都有故事。”王从伦说,“班旗是家长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小小的班章代表‘阳光班’,还给很多家长发过奖状呢。”
  “阳光班”是个大课堂。每周一次的班会,都有家长自愿参加。有的家长应邀登台讲课,讲种植、养殖技术,讲在外打工的艰辛,讲创业的历程。王从伦说:“家长们的讲述真实感人,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懂得如何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阳光班”是个大家庭。书柜有家长捐献的,取名“夏雨轩书柜”;“热心妈妈”刘阿姨为留守生写信、送书,鼓励孩子们阳光生活;“爱心妈妈”涂阿姨为孩子们缝补衣服、送医送药。采访这天,恰遇随州市继教中心干部沈题,她带领几个朋友,送来60本书和一大箱食品。
  “阳光班”是个大平台。在王从伦的QQ群里,有几百名好友,学生、家长、老师,还有北京、甘肃、江苏等地的教育同行。2016年以来,每学期都有来自外地的上百位教育界人士前来学习观摩,传经送宝。
  众人拾柴火焰高。王从伦说,八方力量筑起爱心大家庭。
  今年59岁的王从伦即将退休,他深情地说:“希望‘阳光班’的阳光照得更远、更亮。”
  涢水小学青年教师姚晓芬说:“王老师和他的‘阳光班’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前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最美乡村课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