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90323期 >> 第A1版:要闻
能力不足,随州将遭遇“垃圾围城”
——我市垃圾处理观察之一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家园
  你知道每天的生活垃圾去哪了吗?告诉你,在随州城南垃圾处理场给填埋了。3月18日上午8时许,记者看到,一车车从随州城区拉来的垃圾被倒在填埋场的深坑中,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恶臭。
  根据测算,随州中心城区日产生垃圾500多吨,加上淅河、何店、两水等地的近100吨垃圾,到今年底,城南垃圾处理场库容将所剩无几,“垃圾围城”有可能在随州上演。

          两个填埋场,库容所剩无几
  垃圾填埋,工艺简单,在我国被广泛采用。从1995年起,我市就实行垃圾填埋处理。
  第一座垃圾填埋场位于曾都区北郊烟岱包村,240国道旁边的一条沟就成了垃圾填埋地。据介绍,那时还没有卫生填埋一说,没有渗滤液收集处理等设施。到2002年,烟岱包二期启动,处理方式依然以填埋为主,在垃圾场下游设置了渗滤液氧化池。
  市容环卫局局长毛随兵介绍,烟岱包垃圾处理场设计规模为380吨/天,按照设计年限使用了10年。
  2010年,市政府着手第二座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距离市中心12公里,在主城区的南边建了一座卫生填埋场。记者看到,依山就势挖了一个“人”字形的沟壑,里面铺设了渗滤液收集管网和防渗薄膜。
  2012年11月,城南垃圾处理场正式开始消纳城市垃圾,计划可填埋8年。“可如今,城南垃圾处理场每天处理500多吨垃圾,春节高峰时达到700多吨,已超负荷运转,到今年底基本会填满。”处理场有关负责人王普勇说。
  目前,烟岱包垃圾填埋场已经封场。按照相关要求,市建投公司对其进行了覆盖,还栽植了景观苗木等,也对下游的渗滤液进行了二次处理。而城南垃圾填埋场所剩库容越来越小,渗滤液越来越多,处理难度也不断加大。

          “邻避效应”凸显,新项目难建
  所谓“邻避效应”,就是群众担心附近建设的垃圾场、核电站等破坏环境、影响健康,而产生的抵触心理乃至抗拒行为。据介绍,城南垃圾处理场规划有二期项目,由于“邻避效应”凸显,市委、市政府尚未有启动二期建设计划。
  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建垃圾处理项目,选址是最大难题,群众都不愿建在自己生活的周边,“邻避效应”越来越明显。
  2016年,为了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我市决定启动垃圾焚烧项目,并与成都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由于群众及网民反对声较高,市政府暂时叫停了该项目。
  “老百姓反对,是对该项目不了解,对焚烧工艺不理解。”毛随兵说,“垃圾焚烧是大势所趋,更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刚性需求。”
  这两年,我市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沿海城市及武汉、仙桃等地考察垃圾焚烧工艺及厂区建设,深入了解垃圾焚烧相关情况,通过广泛宣传,群众疑虑渐渐消散。
  据介绍,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垃圾焚烧)已完成了各项前期工作,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但由于还有群众没有过“心理关”,项目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专班人员潘祥云介绍,新的项目建设周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已迫在眉睫。

          城乡垃圾激增,“垃圾围城”将现
  这些年,我国大力推行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美丽中国。从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三年攻坚行动,到2020年,全市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5%,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0%,农村实现有处理设施、收运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
  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我市很多乡镇建立了自己的垃圾填埋场,但由于资金有限,仅对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记者在随县洪山镇看到,填埋场位于一个比较偏僻的山沟里。垃圾填满后,用一层土覆盖。在曾都区府河镇,填埋场底部建了一条渠道,渗滤液随渠排放。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51万。随着“双百”城市建设,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预计将超过60万。按照人均每天产生垃圾1公斤计算,将是600吨/天。毛随兵说,城南垃圾处理场消化能力已远远跟不上垃圾产生的速度,只剩下10%的库容。
  在乡镇、农村,虽建有垃圾收集、转运体系,但终端处理不到位,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造成垃圾清理不彻底、填埋不达标,垃圾围镇、围村的现象更加突出。
  一边是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一边是处理设施不到位、能力不足,我市的垃圾将会无处安放,“垃圾围城”可能会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能力不足,随州将遭遇“垃圾围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