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 石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推动“以治病为中心”的治疗观念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管护理念转变,迫切需要提升公众和广大患者的健康素养,倡导人人都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管护理念
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管护理念,必须倡导人人都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状况的知情者,可以经常、及时、对症下药预防疾病,为“以健康为中心”的管护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人人都做自己身体健康的主人,才能变被动医疗为主动管理,把大卫生、大健康观念落到实处。
一是要提升公众和广大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需要医患携手同行,我们曾都区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社区、学校、机关、企业5万多人的医疗卫生防疫保健服务,组织居民参与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二是要扎实开展五大健康知识宣传。首先要定期定点广泛宣传。定期定点走进社区、企业、学校、机关,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通过录像观看、健康知识讲座、群众咨询、公益服务等形式,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和健康素养,促使居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健康自我管理,从而提升心肺复苏、慢病管理、母婴保健、家庭护理等健康知识水平;其次利用平台宣传。以医疗网点为基地,以宣传栏、橱窗、墙报为平台,宣传各种健康知识、疾病防治办法、突发疾病如何抢救、重病护理要求等,如怎样预防脑中风、“三高”,食盐与健康等,让大家了解健康饮食和预防疾病的利害关系,同时下发居民大病保险指南、就医指南,基本医疗保险指南,从而提高了公众对医疗保险内容的知晓度。并组织交流健康心得,共同当好“健康的守护神”。三是边防疫边宣传。以每年的疾病防疫为契机,在预防的同时,向公众进行健康知识,家庭急救、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公众成为健康知识的拥有者、身体疾病的知情者、自我保健的参与者、保护健康的维权者。四是要做健康体检宣传。每年为公民进行健康体检,对65岁以上的居民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把疾病治疗的钥匙交给患者。如“三高”患者服药的种类、数量、方法、防范的办法,食物的禁忌,堵住病从口入,起居注意事项,如何保持良好心态,稳定情绪等。五是利用重要节点宣传。如3.24结核病防治、4.25计划免疫日、5.31世界无烟日、7.24国际自我保健日、12.1世界艾滋病日、节假日等宣传活动,并跟踪调查效果,同时为公众建立健康档案、留下联系电话,建立及时、动态的咨询管护健康网络。
做好“以健康为中心”的管护试点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几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思想指导下,我们响应各级政府号召,把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重心前移,精准施策到人,以草店子、汉东楼、双龙寺、乌龙巷居委会作为人人都做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试点示范,送健康、送知识进社区、入户到人,开展健康扶贫。帮助更多人特别是贫困人群提高健康素养,增强健康意识,走出“小病不治变大病,大病难治变重病”的健康困境。
事实证明,只有每个人都拥有较高的健康素养,才能有效减缓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蔓延,减轻家庭负担和痛苦。因为只有拥有较高健康素养,才能采取最经济、最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也只有具备基本健康素养水平者,才能既掌握基本健康防病知识,知道如何开展自我健康管理,也能在面对各种欺骗讯息中不信、不用、不传、巧妙应对、不上当受骗。这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发起了“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行动,提升个人与家庭、家庭与医生的关联度,提升每个公民的健康自我管理品质,增强健康文化的浓厚氛围。
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实现“治未病”
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当每一个人都能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饮食、运动、起居习惯,能清楚知道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有力保障,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拥有基本的急救技能,能在孕育生命时了解如何对下一代生命健康负责,那么,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转变必将变成现实。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人们拥有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要素,有了这个要素,才能践行其他“功能性活动”,才能把个人的健康红利转化为国家的发展红利,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作者系曾都区西城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