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蛙声奏响致富歌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冯家园 通讯员 陈琰
  随县殷店镇天河口水库坝下,一片绿中泛黄的稻田,丰收在望。稻田边,蛙声一片,此起彼伏,百万只黑斑蛙奏响了养殖户陆昌海的致富歌。
  8月28日,记者慕名到此,白色的网子罩着洼池。一个个50平方米见方的池子,中间留有水坑,长些水草绿植,四周蹲满了比大拇指稍大的黑斑蛙,人稍走进,它们似箭般地跳进水里,露出两只鼓着的眼睛。
  据介绍,黑斑蛙是上等的绿色食品和滋补佳品。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食之至美”。黑斑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磷、铁、肽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不饱和脂肪酸,颇受市场的欢迎。
  养殖户陆昌海一直在做香菇生意,前年看到养殖黑斑蛙效益不错便转行。他投入了100多万元,流转了15亩地,挖成池子,从咸宁买进一批黑斑蛙种苗,开启了养殖之路。
  “黑斑蛙平均可卖到15元/斤。打上季节差,可以卖到25元/斤。”陆昌海说,“现在养殖的人还比较少,市场销路不错。”
  目前,随州只有三四家养殖黑斑蛙的,陆昌海的规模首屈一指。
  去年,由于技术不成熟,病害防治、消毒等没能掌握好,陆昌海损失了上百万只。存活下来的数十万只,今年春天卖了近40万元。“今年掌控得比较好,蛙的长势也不错,可以卖到上百万元。”他说。
  记者看到,每个池子有数千只黑斑蛙,有的已长到一两多。陆昌海撒过食后,黑斑蛙陆续地跳到食盘上,愉快地吃起来。他介绍,黑斑蛙适应能力强,只要严控消毒、病害,管理到位,就能获得丰收。
  陆昌海养殖基地所在的村叫雄丰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他成立养殖合作社后,雄丰村利用小额信贷等扶贫政策给予支持,每年可以从基地得到万余元的分红。他还聘请了10多位当地村民,参与到基地管理,增加群众的收入。在基地务工的张翠荣说:“在家门口就业,工作、家庭两不误,一天还有100元的收入。”
  “一人致富了不算什么,只有大家一同致富了才算富。”陆昌海说,待黑斑蛙养殖技术成熟后,将带动周边群众养殖,广泛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让他们也在蛙声中致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蛙声奏响致富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