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1月08日
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2021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也是经济恢复重振的关键一年,必须抢抓发展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努力育先机、开新局,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加快擦亮产业名片。大力推动专汽产业裂变式发展。实施强链延链补链、企业成长、市场开拓、转型升级、质量品牌培育、软实力提升“六大工程”。大力拓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空间。落实“香菇十条”,推进“两香一油”等产业精深加工,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6%以上。大力提升文化旅游业。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12%以上。大力挖掘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潜力,打造新的增长极。  
  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开展科技攻关,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力争全年转化科技成果20个以上。打造创新平台,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优化运行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持续深化市校合作,培养引进用好管理、科研、技能三类人才。  
  加快畅通经济循环。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扩大优质地产品销售,鼓励发展地域饮食文化和夜间经济,推进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探索发展开放型高速公路服务区经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嵌入全国全球产业链。优化出口退税和存货质押融资等服务,推动随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推动健康养老、住宿餐饮、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做大产业基金规模。鼓励龙头企业裂变、兼并、重组、扩能,支持齐星集团、程力专汽等打造百亿企业。畅通惠企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盘活危困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家以上。  
  加快壮大县域优势板块。推动“一县一品、一业一链”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块状经济。促进镇域经济竞相发展,以重点镇、特色镇为突破口,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玲珑小市”,培育更多“小老虎”。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提高项目谋划深度。紧盯“十四五”规划、“两新一重”、特色产业等,提升项目谋划专业化水平,确保全市重大项目储备库投资规模达到上年两倍以上。抓好争资立项,力争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府澴河综合治理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级规划。  
  提升项目推进速度。制定完善省级重点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市级重点项目、市领导包保项目四张清单,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一号工程”,组建招商智库,完善“四全”招商体系,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协作,主动对接武汉、承接沿海,深化与央省国企战略合作。创新推动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着力引进头部经济、头部企业,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90个以上。  
    聚力提升城镇品质  
  统筹空间布局,加快城市更新。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国土用途管制。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投资130亿元着力补齐排水防涝、污水收集、供水供气、交通出行等短板。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启动草店子历史文化街区包装改造。大力开展增绿补绿,提升白云湖核心段两岸园林景观,延伸连通城市绿道。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城区至随县“一河两岸”建设,加快沿河大道延伸段建设,促进互联互通、产业融合。  
  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精细管理。加快布局新基建,力争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探索推行“互联网+城管”,确保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落地见效。启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秩序整治。推行“定制公交”,优化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做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设4个示范社区、10个示范村。  
  坚持生态优先,改善环境质量。加大扬尘、工业企业废气、秸秆焚烧、机动车排气污染等整治力度,努力让天更蓝。强化河湖长制,建立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努力让水更清。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扎实推进矿山复绿,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努力让山更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增强农业比较优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着力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优化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推进香菇产业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精深化发展。加快发展“随州香稻”,力争面积突破60万亩。推动油茶产业精深加工、打造品牌。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和农村生态环境补短板行动,不断改善村庄环境。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电网升级,实施“气化乡镇”“快递进村”工程,优化乡村网络设施。加快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家以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营造方便快捷的政务环境。深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70%以上,其中“一次不用跑”事项占比40%以上。严格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积极推广“容缺办理”等服务模式,着力优化水电气服务。深化政银企合作,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20亿元。  
  营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主、重点监管和信用监管相结合的新型监管机制。  
    加强和创新市域治理  
  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完善平战结合的储备调度机制。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双报到双报告”机制,实现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加快“红色物业”扩面提质。支持“协商在一线、有事好商量”活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水平。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面加强经济安全,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逢事说事、逢四解事”,妥善预防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新型网络犯罪。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和托底安置。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持续推进社保扩面,实现动态应保尽保,扩大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覆盖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115种单病种收付费管理。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增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扩建八角楼学校、文峰塔小学,新建市二中教学综合楼。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优秀地域文化开发利用,鼓励创作文艺精品。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稳步扩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范围。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对标对表施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践行实心实政。坚持用大格局营造“随元随合”“心正崇实”的政治生态,推动各级干部增强“八种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七种能力”,争做“三为”干部,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坚持廉洁从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各级政府带头厉行节约、过紧日子,财政一般性支出再压减5%,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