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1年03月06日
《江汉日报》:战火硝烟谱“战歌”
图片2-位于洪山镇西游记公园内的江汉军区、江汉日报博物馆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流
3月3日,走进随县洪山镇西游记公园江汉日报纪念馆,翻开里面陈列的部分文物资料,它们传递着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喜讯,真实地记录了一页页交织着血与火的历史。
1948年,北方解放区不断扩大,江汉军区司令部等领导机关迁驻双河,接受“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新战略任务。好消息如春汛潮涌,革命形势的发展呼唤着一张传播胜利消息、鼓舞革命斗志的报纸。
1948年6月,《江汉日报》在今随县洪山镇双河李家祠堂创刊,一批热血青年在物质匮乏的峥嵘岁月,“抱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本着为人民服务之旨”,“向江汉区人民以至蒋管区人民传播着、坚持着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伟大思想,倾听着、反映着我江汉千百万人民的呼吸和声音。”电台和印刷厂分设在余家水寨和艾家老湾等地。报纸始为油印、石印,9月改为铅印。工作人员最初只有11人。
但艰苦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这群年轻人的创业激情。李家祠堂既是编辑部,又是他们的宿舍。玩命工作到夜深人静时,拆下门板往地上一搁,便呼呼入睡。当时的印刷厂只有两位熟练工人和一架破旧的四开平台机。高悬在屋梁上的汽灯,是排字时最高级的照明工具。有时汽灯坏了,排字工人便像表演杂技一般,左手举着蜡烛和托盘,右手从架子上拣字。为了节约用油,他们经常上山割松脂点灯,那满屋子的松香味儿,伴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夜。
《江汉日报》创办之际,正是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之时,报社工作人员一手执笔,一手拿枪,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战歌”——
1948年9月28日,江汉部队攻占应城,记者廖挺深入火线采访,不幸中弹牺牲,把生命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国民党驻守华中的白崇禧桂系48军,对江汉地区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10月14日,编辑部出版了第18期《江汉日报》后,便接到反“扫荡”的命令,随区党委转移。当晚,在宁静的山村艾家老湾,工作人员悄悄隐藏印刷器材,把字架藏进附近山洞,把铅字就近埋在山沟,把机具沉入堰塘……印刷厂50多名职工组成反“扫荡”小分队,靠十几杆枪与敌人浴血鏖战。12月3日,小分队在钟祥张家集月亮门与敌军迎头遭遇。战斗中,青工陈宗义光荣献身。行政股长季强被俘后趁敌军休息时,从山崖上跳下逃跑,遭敌军集中火力射击,英勇牺牲。
《江汉日报》在战火中编印出版,每期印发3000份以上,多时达到6000到7000份,4开4版,每期的刊载量2万余字,经常以显著的版位和醒目的标题,报道全国和江淮江汉地区解放战争的捷报,发布一系列关于发动群众、支援解放大军渡江的评论、消息,对支援前线和支援大军南下起到了鼓动作用。
从创刊到终刊的1年时间里,《江汉日报》共出报130多期,见证了解放战争由防御到反攻的历史性变化。
1949年6月1日和2日,编辑出版了第105期及终刊号106期,《江汉日报》胜利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1949年7月1日,以《江汉日报》班底为主创办的《湖北日报》正式出版。
2003年,湖北日报老报人探访故地,在双河择址立“江汉日报纪念碑”,以示纪念。
大洪山留下的革命传统在一代代报人身上传承,《江汉日报》的血液在一代代报人的脉搏里奔涌。70多年过去,湖北日报社已发展成为拥有11报11刊5网站和1家出版机构、8个公司的综合性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