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7月19日
到哪里都要把党的工作搞好
  我叫周承均,生于1933年8月,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7月入党。
  我出生在旧社会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活饥迫,父母带我讨过多次饭。到七八岁时,就随父亲一起干农活,13岁就外出给地主、老财家干活混饭吃。1948年冬,共产党领导解放了我的家乡,我们穷人翻了身!当地成立了人民政府,我积极参加乡里的民兵组织并担任连长,领导民兵打土豪、分田地。
  正当此时,美帝国主义侵朝战争爆发了,我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1953年,我所在的部队移防到保定市,军委命令全军建营房,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军训,同时还要支援地方工农业建设,并抽一定时间开荒生产自救。我被抽调到天津市北大港开荒生产,在这期间我入了党,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只想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来报答党的恩情。1963年10月3日,河北保定地区发洪水,我带的连队负责排洪入海任务,将士们吃睡就在马趟介河大堤上,日夜不停破堤排洪。由于排洪及时,我们连受到防洪指挥部表扬,被评为“排洪先进单位”,我也荣立三等功。
  1978年,我转业被安排到随县自来水公司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组织部领导跟我说:“老周啊,你到自来水公司去任务很重,群众每天吃不上水意见很大,包括政府机关吃水都困难。”我向领导表态:“共产党员到哪里都要把党的工作搞好,我一定要让自来水供水一年大变样!”
  我到随县自来水公司时正值国庆节前夕,我便决定节日不休息,与职工谈心了解单位情况。为什么城区人民吃水困难?职工对此反映问题很多:领导班子定不了位;一些职工住房、生活方面实际困难解决不了,思想不稳定;供水电源没保障……由此一来,吃水成了老大难。每天早晨群众排一两百米的队伍接水,好不容易轮到水又停了。来随县的客人喝水洗澡困难,就给随县编了一句顺口溜:“随县随县随随便便,白天停水,晚上停电。”掌握了情况,我心里有了底,采取举措:一是抓干部,在干部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认识供水重要性,提高干部对供水的责任感;二是抓党员骨干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不断鼓励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争取改变供水现状,同时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三是抓电源保障和万吨供水改造、管道配套。
  电源保障和万吨供水改造、管道配套这三项工程在1979年同步进行。我和公司的干部职工们每天吃在工地上,虽然每天日晒、雨淋、一身水、一身泥,但大家情绪高涨。当年11月份,三项工程都完成了。电力专线已通电,确保电源不断;万吨改造已完工,把水送到各家各户,确保给群众供足水、吃好水,解决了群众排队挑水老大难。同时也给职工建起24户住宅楼,解决了职工住房难问题。这一年,公司被省里评为自来水供水先进单位。这个“先进”给了我更多前进的动力。我想着,为全市人民供好水、供足水任重道远,每年要有个新目标,完成任务的同时,要取得新成绩。
  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区人口的增多,靠日供水1万多吨远远不够。我想,除了老厂供水,再建个二水厂。这个方案提出来后,干部职工们讨论认为是有必要的。公司就把方案上报市委、市政府,得到市政府同意。市政府于是把建二厂计划上报到省厅,此计划得到省厅领导批准,投资1500万元,建成日供水15万吨规模项目,分期完成。根据省厅指示,我们组织专班和技术力量,成立工程指挥部,组成三四个工程队,拉开二厂建设序幕。经过努力,从1982年至1986年底,最终完成日供水十万吨任务,确保随州市民吃水和工业用水。
  我还带领大家抓新老水厂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在干部职工中开展文体活动……公司环境和职工面貌都焕然一新。我的工作也得到上级领导和职工肯定,心里觉得总算没有辜负党的信任。
  回顾我的一生,是党的教育培养让我工作取得成绩,是党给我指明前进方向。我要永远忠于中国共产党!
  (离休干部周承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