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25日
曾都区发改局以工代赈助农增收促发展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黄加强、熊扬振、李俞洁)“修建沟渠、整治堰塘、道路硬化……”1月10日,在曾都区淅河镇沙河村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看见,村民们头戴安全帽,正铆足干劲,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介绍,该项目是村庄整治提升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390万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80万元,计划道路硬化1.7公里,改造排水沟渠1.2公里,整治堰塘2座,新建护坡护岸0.4公里。目前已完成堰塘整治两口,正在硬化通村主干道路。
这是曾都区发改局持续优化农村领域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初心,解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局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抓手,勇于担当作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农村环境持续变好、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等多重效益,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
改变农村环境。两年来,该局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共争取以工代赈项目2个,到位资金760万元。同时,积极谋划储备3个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1140万元,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1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道路硬化、改造排水沟渠、整治堰塘和河道疏竣、清淤、新建护坡护岸等,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助力农民增收。把帮助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考虑当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以及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目前,曾都区两个以工代赈项目已开工建设,可吸纳当地群众就业2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293万元,切实发挥以工代赈项目赈济作用,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有效拓宽了当地群众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培训群众技能。坚持把以工代赈技能培训作为以工代赈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采取“培训+上岗”的培训结构,项目单位对参与务工的群众组织进行清淤、模板、混凝土浇筑、工程机械操作等技能技术培训,既提升项目村务工群众劳动技能,又保障了工程质量。两年来,已培训200余人,有效帮助务工人员既鼓了“荷包”,又富了“脑袋”。
据介绍,该项目是村庄整治提升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390万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80万元,计划道路硬化1.7公里,改造排水沟渠1.2公里,整治堰塘2座,新建护坡护岸0.4公里。目前已完成堰塘整治两口,正在硬化通村主干道路。
这是曾都区发改局持续优化农村领域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初心,解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局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抓手,勇于担当作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农村环境持续变好、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等多重效益,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
改变农村环境。两年来,该局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共争取以工代赈项目2个,到位资金760万元。同时,积极谋划储备3个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1140万元,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1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道路硬化、改造排水沟渠、整治堰塘和河道疏竣、清淤、新建护坡护岸等,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助力农民增收。把帮助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考虑当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以及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目前,曾都区两个以工代赈项目已开工建设,可吸纳当地群众就业2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293万元,切实发挥以工代赈项目赈济作用,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有效拓宽了当地群众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培训群众技能。坚持把以工代赈技能培训作为以工代赈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采取“培训+上岗”的培训结构,项目单位对参与务工的群众组织进行清淤、模板、混凝土浇筑、工程机械操作等技能技术培训,既提升项目村务工群众劳动技能,又保障了工程质量。两年来,已培训200余人,有效帮助务工人员既鼓了“荷包”,又富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