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0日
以“四个结合”推进“清洁家园”行动
  陈益军 夏艺铭
  城乡环境品质关系群众日常生活,体现政府治理水平,代表城市文明形象。当前,我市正在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经过阶段性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若要保持整治成果,引导激励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公共设施维护,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助力建设和美乡村、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还需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笔者认为,坚持“四个结合”,是推进“清洁家园”行动的具体路径。
   一、坚持“党建引领”与“为民服务”结合
  (一)强化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核心力量,在推动“清洁家园”行动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清洁家园”行动是群众自己的分内之事,也是各基层党组织的责任使命。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带头作用、班子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凝聚思想共识。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清洁家园”行动的极端重要性,“清洁家园”的目标指向一致,工作任务趋同。在推进这项行动中,需要各级党组织采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统一思想,通过采取“院落会”“板凳会”“湾组夜话”等多种形式凝聚共识,形成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浓厚氛围。
  (三)做实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主动性,直面群众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在“清洁家园”行动中,难免遇到意见不一、观点不合、个体诉求得不到完全满足等情况。对此,基层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坦诚沟通,深入交流;把群众当亲人,用心服务,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坚持“示范带动”与“整体提升”结合
  (一)分类指导施策。注重分类指导,是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的具体运用。在推动“清洁家园”行动中,各地要坚持抓两头促中间、抓试点带周边,对辖区内村(社区)按照人居环境较好、人居环境一般、人居环境问题突出分类进行。要实地调研、精准研判,按照示范村、提升村、重点村分别建立台账,统一管理。
  (二)打造特色示范。各地应紧密贴合自身实际,精准聚焦于人居环境优良的示范村(社区),大力推行提档升级行动。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公共服务的优化,从庭院环境的美化到内务整理的规范,都需要积极引导和激励群众,即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要设定科学可行且最优化的标准,对居住环境展开最大限度的改造。在乡村,可以通过开展“最美院落”“最美庭院”“最美住户”“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在城市社区街道,则应着力强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加大对AI识别、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力度,不断提升运用大数据分析以及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数字化为城市治理赋能,有效提升管理效能,真正让示范点“亮”起来、特色“特”出来。
  (三)推进全域覆盖。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关键在于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群众参观考察、相互学习、比学赶超。要在工作力量的分配、保障政策的支持、重点项目的安排等方面,向问题突出的村、困难较大的家庭倾斜,确保“清洁家园”一户不落,真正实现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的转变,让清洁美丽的环境惠及每一个村(社区)、每一户家庭。
   三、坚持“经验转化”与“制度建设”结合
  (一)总结典型经验。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清洁家园”行动中,我们更要用好这个法宝。在全域开展此项活动中,必然会涌现出很多好经验、好办法、好典型,做好总结提炼至关重要。对各地在人员统筹、垃圾处理、环境整治、庭院改造等方面的亮点和特色,要充分调研、认真总结,挖掘典型培树的生成机理,探寻先进形成的实践逻辑,让学有榜样、做有路径、赶有可能。
  (二)推广因地制宜。对于“清洁家园”经验复制推广,既要学习先进典型,又要做到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张处方治百病,不宜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基于其资源禀赋、群众构成、工作基础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探索属于自己、适合本地的工作机制和经验办法,不断推动“清洁家园”行动取得更大实效。
  (三)完善长效机制。要坚持规划统筹抓建设,将已有的经验做法逐步固化为长效机制,是打造“清洁家园”的长远、务本之举。各地要因村(社区)制宜建立和完善“门前三包”、积分兑换、红黑榜、义务协管、志愿服务等制度,形成“清洁家园”行动常态长效机制,推动群众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影响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
   四、坚持“环境美化”与“文明培育”结合
  (一)优化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是“清洁家园”第一印象。各村(社区)要围绕危旧房拆除、庭院改造、沟塘清理、公共环境整治、垃圾粪污设施建设等重点内容,念好“拆、改、清、整、建”五字诀,全力整合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发动群众利用废弃砖石改造微庭院,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小茶园,实现和美乡村与绿水青山互促共融,和美人居与乡村旅游完美衔接。
  (二)培育文明风尚。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清洁家园”不应只有亮眼的颜值,更应具备丰富的内涵。塑造一个内涵家庭,不仅要在屋内陈设、习惯养成、生活质量等多方面集中发力,还要在文明礼仪、文化道德、家风传承等方面多管齐下,真正做到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让新时代家庭过上高品质生活,让群众最大限度分享现代文明的红利。
  (三)力戒形式主义。推动“清洁家园”行动,贵在改造,重在坚持,可进一步提振干部精气神,推动作风转变,提升工作质效。各地要把“清洁家园”行动与当前正在推进的整治形式主义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尺。要坚决防止“一阵风”的不良习气、“一刀切”的硬性做法、“穷折腾”的漂浮作为,以实际成效回馈群众、赢得群众支持。要落实辖区首要责任,制定考核细则,每月进行考评,重点督察门前四包、街区包保,以政府主导、党建引领、全民参与、部门协同等措施,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推动“清洁家园”走深走实,长期坚持。
  推动“清洁家园”行动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势,重塑认知框架,坚持以民生需求为价值导向,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精准治理,通过机制创新激活社会参与,通过服务升级赢得群众认同,最终构建韧性、智能、有温度的城乡治理新生态。
  (作者系随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情研究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