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3日
厉山镇财政所绘就乡村振兴资金监管新图景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王松、通讯员彭俊、汤建国)村委会公示墙上,最新的集体资产交易明细前围满了驻足的村民;财政所的会议室内,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正流畅运转……这一幕幕生动场景,勾勒出随县厉山镇财政所在资金管理创新实践中绘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规范村级“三资”到数字化赋能财务管理,从严格项目招投标到创新监管机制,厉山镇财政所以制度为纲、以科技为翼,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管理体系,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管好集体‘钱袋子’,就是守牢村民‘幸福线’。”这是厉山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筑牢资金管理根基,该所从制度建设入手,编织起一张严密的“防护网”。2023年,《厉山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出台,随后又配套制定《2024年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到位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从资金审批、资产登记到资源处置,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以内控管理为例,该所严格执行“无预算不支出”原则,对全镇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全程跟踪,确保资金流向清晰、用途合规。
数字化浪潮下,厉山镇财政所敏锐把握转型机遇,将“数智”基因注入资金管理全过程。今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村财务数字化赋能培训班在镇财政所举行,40余名村(社区)财务人员、合作社负责人齐聚一堂,学习智能财务管理系统操作。“以前报账要跑三四趟,现在手机上传电子票据,审批一键完成,太方便了!”参训人员的感慨,道出了数字化带来的便捷。
如今,全镇24个村(社区)的“三资”数据已全部录入管理信息平台,从资产确权到交易流转,从收益分配到台账更新,全程可追溯、可监管。在明华居委会香菇种植基地,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温湿度,数据大屏动态展示菌棒生长状态,财政支持的20万元整合资金在这里转化为智能设备,带动菌棒成活率提升20%,年盈利达8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厉山镇财政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让资金管理在阳光下运行。今年4月,狮子口村五组老河坝库叉10年管护权招标会现场,10名竞标者激烈角逐,80亩水域最终以25.2万元成交,较基准价增值217.5%,为村集体增收17.2万元。这背后,是财政所全程指导监督的规范化流程——从标的评估到竞拍规则,从纪委监督到村民代表见证,每一个环节都透明公开。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星旗社区厉封路提档升级项目中,通过公开招投标,项目预算99.98万元最终以95万元成交,节约资金4.98万元。“项目怎么建、谁来建,我们都能参与监督,心里踏实!”社区监督委员会代表的话,道出了群众对“阳光操作”的认可。
从“沉睡”到“激活”,从“分散”到“统筹”,厉山镇财政所的资金管理创新,正让集体资产焕发新生机。通过与随县建发集团、聚信财务公司合作,他们构建起“资产确权评估—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的全周期管理闭环,有效破解了集体资产“流失”困境。随着“三资”管理专业化模式的深化,不仅有效破解了集体资产“沉睡—流失”困境,更培育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5%。数字背后,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铿锵足音。
在征地拆迁领域,财政所建立专账管理,两年间精准拨付拆迁款2.46亿元。数字的背后,是“不让一分钱滞留”的承诺。此外,他们多方筹措255万元用于财政奖补项目和美丽乡村管护,让资金真正流向民生“痛点”、发展“要点”。
如今的厉山,村级财务账本更清了,集体资产增值了,村民腰包更鼓了。厉山镇财政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资金监管创新,让数字化更普及、流程更规范、监督更有力,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在希望的田野上浇灌出更多幸福之花。
从规范村级“三资”到数字化赋能财务管理,从严格项目招投标到创新监管机制,厉山镇财政所以制度为纲、以科技为翼,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管理体系,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管好集体‘钱袋子’,就是守牢村民‘幸福线’。”这是厉山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筑牢资金管理根基,该所从制度建设入手,编织起一张严密的“防护网”。2023年,《厉山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出台,随后又配套制定《2024年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到位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从资金审批、资产登记到资源处置,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以内控管理为例,该所严格执行“无预算不支出”原则,对全镇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全程跟踪,确保资金流向清晰、用途合规。
数字化浪潮下,厉山镇财政所敏锐把握转型机遇,将“数智”基因注入资金管理全过程。今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村财务数字化赋能培训班在镇财政所举行,40余名村(社区)财务人员、合作社负责人齐聚一堂,学习智能财务管理系统操作。“以前报账要跑三四趟,现在手机上传电子票据,审批一键完成,太方便了!”参训人员的感慨,道出了数字化带来的便捷。
如今,全镇24个村(社区)的“三资”数据已全部录入管理信息平台,从资产确权到交易流转,从收益分配到台账更新,全程可追溯、可监管。在明华居委会香菇种植基地,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温湿度,数据大屏动态展示菌棒生长状态,财政支持的20万元整合资金在这里转化为智能设备,带动菌棒成活率提升20%,年盈利达8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厉山镇财政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让资金管理在阳光下运行。今年4月,狮子口村五组老河坝库叉10年管护权招标会现场,10名竞标者激烈角逐,80亩水域最终以25.2万元成交,较基准价增值217.5%,为村集体增收17.2万元。这背后,是财政所全程指导监督的规范化流程——从标的评估到竞拍规则,从纪委监督到村民代表见证,每一个环节都透明公开。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星旗社区厉封路提档升级项目中,通过公开招投标,项目预算99.98万元最终以95万元成交,节约资金4.98万元。“项目怎么建、谁来建,我们都能参与监督,心里踏实!”社区监督委员会代表的话,道出了群众对“阳光操作”的认可。
从“沉睡”到“激活”,从“分散”到“统筹”,厉山镇财政所的资金管理创新,正让集体资产焕发新生机。通过与随县建发集团、聚信财务公司合作,他们构建起“资产确权评估—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的全周期管理闭环,有效破解了集体资产“流失”困境。随着“三资”管理专业化模式的深化,不仅有效破解了集体资产“沉睡—流失”困境,更培育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5%。数字背后,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铿锵足音。
在征地拆迁领域,财政所建立专账管理,两年间精准拨付拆迁款2.46亿元。数字的背后,是“不让一分钱滞留”的承诺。此外,他们多方筹措255万元用于财政奖补项目和美丽乡村管护,让资金真正流向民生“痛点”、发展“要点”。
如今的厉山,村级财务账本更清了,集体资产增值了,村民腰包更鼓了。厉山镇财政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资金监管创新,让数字化更普及、流程更规范、监督更有力,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在希望的田野上浇灌出更多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