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8日
政企恳谈架起“连心桥” 优化环境跑出“加速度”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郭世喜 宋晶华 金培森
近日,曾都经济开发区会议室内,一场政企恳谈会气氛热烈。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区内十余家重点企业代表围坐交流。企业负责人开门见山抛出用工短缺、物流配套不足等实际困难。相关部门现场记录、回应:能解决的,当场明确责任人和时限;需协调的,立刻指定牵头部门跟踪落实。这样务实高效的场景,在曾都开发区已成常态。
这正是曾都区践行“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战略的关键举措,开发区将“政企恳谈会”机制化、常态化,变“坐等问题上门”为“主动下沉问需”,架起一座高效服务企业的“连心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被动接单”到“主动问需”,闭环管理解难题
曾都经济开发区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拿出实打实的举措解决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针对过去企业反映问题渠道分散、被动、效率不高的痛点,创新建立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政企恳谈会”机制,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变“零散受理”为“集中会诊”。
高频覆盖,精准对接。开发区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综合性恳谈会,并根据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规模或特定主题(如科技创新、融资纾困、人才引进等)不定期召开专场恳谈会,确保各类市场主体都有充分表达诉求的机会,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
一把手挂帅,多部门联动。每次恳谈会均由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主持,核心职能部门负责人全部参加。企业反映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或认领,杜绝推诿扯皮,形成解决问题的强大合力。
闭环管理,跟踪问效。建立“问题收集-分类交办-限时解决-反馈评价-持续优化”的闭环工作机制。会后第一时间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办理时限,全程跟踪督办,问题解决情况及时向企业反馈,并邀请企业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在这里,我们真正感受到‘被重视’‘有依靠’。”一位参会企业家感慨。机制之变,重塑了政企互动模式,让企业吃下扎根曾都谋发展的“定心丸”。
精准聚焦“急难愁盼”,靶向发力见行见效
恳谈会不是“茶话会”,核心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曾都经济开发区通过恳谈会这个主渠道,精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靶向发力,成效显著。
破解要素瓶颈,保障生产无忧。湖北琅菱智能装备公司在恳谈会上反映高端技术工人招聘难。会后,开发区组织办立即行动,一方面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和本地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实习基地;另一方面,组织企业赴西安高校和人才市场开展专场招聘,并给予引进人才补贴。3个月内,该企业关键岗位缺口基本补齐。
疏通政策堵点,助力轻装上阵。针对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不会用”,开发区经济发展办牵头,梳理汇编国家、省、市、区四级惠企政策“一本通”,并精准推送。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为每家重点企业配备服务专员,提供“一站式”辅导。湖北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专业指导,成功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并获奖励资金。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体验。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工程审批环节多、耗时长问题,开发区积极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大幅压缩工业项目落地时间;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高频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湖北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期从签约到开工仅用60天,创造了“曾都新速度”。
完善配套环境,打造宜业热土。针对企业提出的员工通勤不便、生活配套不足等问题,开发区协调增加了裕民大道等重点企业片区公交班次,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快餐店,并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和蓝领公寓。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家沙龙、产业链对接会等活动,促进区内企业交流合作、抱团发展,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据统计,近三年来,曾都经济开发区通过政企恳谈会累计收集企业诉求156项,办结率达95%,企业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放大溢出效应,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如今,政企恳谈会的作用远不止于解决单个问题,其“溢出效应”正全方位提升曾都营商环境标杆的高度——
政策制定的“源头活水”。企业在一线的最新动态、最真实诉求,通过恳谈会源源不断汇聚,成为开发区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服务举措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精准赋能企业升级。
精准招商的“金字招牌”。恳谈会营造的亲清政商关系和高效服务口碑,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最有力的“软实力”。现有企业的良好体验和积极评价,是最好的招商广告。2025年引进的湖北芯火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曾都,就是被这里真诚的沟通机制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打动。”
提升治理效能的“加速器”。恳谈会机制倒逼开发区各部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这种常态化的压力传导,显著提升了开发区的整体行政效能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构建亲清关系的“粘合剂”。定期、规范、透明的恳谈会,为政企双方提供了阳光、健康的交流平台。职能部门能够零距离倾听企业心声,企业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政府工作的考量。这种在规则框架内坦诚相见、同题共答的互动,有效增进了理解与信任,为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场场恳谈会,如一座座飞架政企的“连心桥”,不仅化解企业燃眉之急,更汇聚起区域发展的磅礴动能,成为曾都经济开发区的一张“金名片”,持续吸引四海凤凰来栖,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曾都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拓展广度深度、提升议题精度、强化成果运用、打造特色文化等方面精准发力,继续深化拓展政企恳谈会这一品牌内涵,将“倾听企业、尊重企业、服务企业”的理念融入开发区文化内核,使“有事好商量、遇事多沟通、难题共解决”成为曾都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的鲜明特质和持久竞争力。
近日,曾都经济开发区会议室内,一场政企恳谈会气氛热烈。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区内十余家重点企业代表围坐交流。企业负责人开门见山抛出用工短缺、物流配套不足等实际困难。相关部门现场记录、回应:能解决的,当场明确责任人和时限;需协调的,立刻指定牵头部门跟踪落实。这样务实高效的场景,在曾都开发区已成常态。
这正是曾都区践行“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战略的关键举措,开发区将“政企恳谈会”机制化、常态化,变“坐等问题上门”为“主动下沉问需”,架起一座高效服务企业的“连心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被动接单”到“主动问需”,闭环管理解难题
曾都经济开发区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拿出实打实的举措解决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针对过去企业反映问题渠道分散、被动、效率不高的痛点,创新建立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政企恳谈会”机制,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变“零散受理”为“集中会诊”。
高频覆盖,精准对接。开发区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综合性恳谈会,并根据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规模或特定主题(如科技创新、融资纾困、人才引进等)不定期召开专场恳谈会,确保各类市场主体都有充分表达诉求的机会,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
一把手挂帅,多部门联动。每次恳谈会均由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主持,核心职能部门负责人全部参加。企业反映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或认领,杜绝推诿扯皮,形成解决问题的强大合力。
闭环管理,跟踪问效。建立“问题收集-分类交办-限时解决-反馈评价-持续优化”的闭环工作机制。会后第一时间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办理时限,全程跟踪督办,问题解决情况及时向企业反馈,并邀请企业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在这里,我们真正感受到‘被重视’‘有依靠’。”一位参会企业家感慨。机制之变,重塑了政企互动模式,让企业吃下扎根曾都谋发展的“定心丸”。
精准聚焦“急难愁盼”,靶向发力见行见效
恳谈会不是“茶话会”,核心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曾都经济开发区通过恳谈会这个主渠道,精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靶向发力,成效显著。
破解要素瓶颈,保障生产无忧。湖北琅菱智能装备公司在恳谈会上反映高端技术工人招聘难。会后,开发区组织办立即行动,一方面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和本地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实习基地;另一方面,组织企业赴西安高校和人才市场开展专场招聘,并给予引进人才补贴。3个月内,该企业关键岗位缺口基本补齐。
疏通政策堵点,助力轻装上阵。针对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不会用”,开发区经济发展办牵头,梳理汇编国家、省、市、区四级惠企政策“一本通”,并精准推送。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为每家重点企业配备服务专员,提供“一站式”辅导。湖北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专业指导,成功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并获奖励资金。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体验。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工程审批环节多、耗时长问题,开发区积极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大幅压缩工业项目落地时间;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高频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湖北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期从签约到开工仅用60天,创造了“曾都新速度”。
完善配套环境,打造宜业热土。针对企业提出的员工通勤不便、生活配套不足等问题,开发区协调增加了裕民大道等重点企业片区公交班次,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快餐店,并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和蓝领公寓。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家沙龙、产业链对接会等活动,促进区内企业交流合作、抱团发展,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据统计,近三年来,曾都经济开发区通过政企恳谈会累计收集企业诉求156项,办结率达95%,企业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放大溢出效应,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如今,政企恳谈会的作用远不止于解决单个问题,其“溢出效应”正全方位提升曾都营商环境标杆的高度——
政策制定的“源头活水”。企业在一线的最新动态、最真实诉求,通过恳谈会源源不断汇聚,成为开发区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服务举措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精准赋能企业升级。
精准招商的“金字招牌”。恳谈会营造的亲清政商关系和高效服务口碑,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最有力的“软实力”。现有企业的良好体验和积极评价,是最好的招商广告。2025年引进的湖北芯火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曾都,就是被这里真诚的沟通机制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打动。”
提升治理效能的“加速器”。恳谈会机制倒逼开发区各部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这种常态化的压力传导,显著提升了开发区的整体行政效能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构建亲清关系的“粘合剂”。定期、规范、透明的恳谈会,为政企双方提供了阳光、健康的交流平台。职能部门能够零距离倾听企业心声,企业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政府工作的考量。这种在规则框架内坦诚相见、同题共答的互动,有效增进了理解与信任,为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场场恳谈会,如一座座飞架政企的“连心桥”,不仅化解企业燃眉之急,更汇聚起区域发展的磅礴动能,成为曾都经济开发区的一张“金名片”,持续吸引四海凤凰来栖,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曾都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拓展广度深度、提升议题精度、强化成果运用、打造特色文化等方面精准发力,继续深化拓展政企恳谈会这一品牌内涵,将“倾听企业、尊重企业、服务企业”的理念融入开发区文化内核,使“有事好商量、遇事多沟通、难题共解决”成为曾都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的鲜明特质和持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