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4日
曾都区北郊街道——
“联合执法+居民自发”助环境焕新颜
  随州日报通讯员 朱锐 龙雨 郝小栩
  连日来,曾都区北郊街道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环境正发生改变:商铺出店经营大幅减少,居民小区内杂物堆放清零、路面干净整洁……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源于北郊街道近期常态化推进“清洁家园”行动。
  划定经营区
  明珠广场告别“拥堵扰”

  明珠广场地处居民区核心地段,此前,小吃摊、蔬果摊随意占道,不仅挤占了3米多宽的人行通道,还导致早晚高峰时段周边道路通行效率下降30%,频繁被居民投诉。为彻底解决这一“民生痛点”,北郊街道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居民意见,最终在广场南侧闲置区域划定500平方米的规范经营区,统一设置摊位编号,配备垃圾桶与保洁人员。如今,摊贩依规亮证经营,广场周边道路通行顺畅,不少摊贩反馈“固定摊位让生意更稳定了”。
  整治“老大难”
  五眼桥重拾“整洁美”

  曾经,五眼桥市场部分餐饮、五金店铺长期将桌椅、货物堆放在店外,甚至私设违规遮阳伞占用非机动车道,成为街道环境整治的“老大难”。
  针对这一问题,北郊街道牵头组建“社区+执法中心+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工作组,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工作人员提前3天向商户发放整改通知书,耐心讲解城市管理规定,最终依法拆除违规遮阳伞12个,督促23家商铺清理店外堆放物品、规范经营行为。整治后,五眼桥市场路段恢复了3.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居民步行、骑车通行更安全。
  居民齐参与
  “三人小组”织密“清洁网”
  环境维护不仅靠“外力推动”,更需“内生动力”。在黄龙社区,由退休党员、热心居民自发组建的12支“三人清洁小组”,成为小区环境整治的“生力军”。每天清晨或傍晚,小组成员带着扫帚、抹布、垃圾袋,分工清扫小区堆积杂物、清理楼道转角卫生死角。截至目前,“三人清洁小组”累计参与清洁行动80余次,清理垃圾120余袋,带动200余名居民主动参与家园维护。“看着小区越来越干净,住得也更舒心了!”居民李阿姨笑着说。
  “清洁家园”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下一步,北郊街道将完善长效机制,推广“积分制”“红黑榜”等激励措施,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湾组”评选,引导群众从“要我清洁”变为“我要清洁”,让整洁成为城乡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