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悔青春
——记随州市骨干教师、曾都一中化学教研组长杨俊林
现为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随州市骨干教师、曾都一中化学教研组长的杨俊林老师,二十年来用无悔青春,培育出了满园桃李,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有人说,教育的出发点是 “爱”,离开了“爱”,便谈不上教育。作为班主任,杨俊林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通过他耐心细致的工作,很多“差生”都得到了转化。2001年他班上有一个学生,成绩中等,但因为家庭困难,存有一定的厌学情绪,执意要求弃学打工。杨老师做了许多工作,仍然效果不佳,最后只好同意他的要求,但希望他能时常与老师保持联系。该生到厦门打工一个月,杨俊林给他写了两封信,互通电话十余次。打工的艰辛和老师爱心的召唤,该学生终于又回到了学校。当年,他如愿考上了江汉石油学院。老师的工作是平凡的,老师“爱”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是杨俊林老师善于与学生沟通的真实写照。 愉悦教育 虽苦犹乐 有人认为教书是一份苦差事,而杨俊林却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在里面找寻到了无穷的乐趣。传授每一个知识点,杨老师都要仔细地备课,希望以一种最好的方式,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在杨老师的化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蕴涵着一定化学意义的成语、歇后语还有顺口溜等等,同学们喜闻乐见,好记易懂。很多同学若干年以后聚在一起,还对杨老师的趣味课堂津津乐道,感觉终身受益。 学高为师 桃李成林 “有实力才有魅力”,教师的魅力首先在于他深厚的专业功底。在杨俊林老师从教的二十年里,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每年自费订阅专业书刊,上网查询资料。教学之余,杨俊林还撰写了大量的教研论文、教学案例和心得体会,其中《思维定势是把“双刃剑”》获得国家级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在开放性习题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等多篇论文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他主持完成的省级课题《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在2004年10月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并被评为优秀课题。因为教学教研工作突出,2003年10月他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化学教师”。他所辅导的学生在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多次获得省一、二等奖,他本人也因此荣获“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杨俊林教学生时兢兢业业,带年轻教师也从来不遗余力。杨俊林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感染着一个又一个年轻的教师。通迅员 汪 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