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家长,请淡化教育痕迹
  等啊,盼啊,暑假来了,孩子们离开课堂回到了家里。娱乐休闲如期开始了,但“效果”却与多数孩子的期望值相去甚远。学校执行了教育部门的规定,不搞任何形式的补课,适量布置暑假作业,保证孩子暑假以休息为主,而多数家长却充分挖掘着暑假期间的教育功能。
    确实,对于家庭来说,暑假承载着比孩子在校期间更多的教育功能,既要稳住孩子的优势科目,还要突击弱势科目,教育孩子保护自身安全、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特长、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一些教儿心切的父母越过“三分教诲,七分等待”的界限,除了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送孩子进辅导班,给孩子报兴趣班,更让孩子难以接受的是,在孩子的休闲娱乐活动上刻上教育痕迹:孩子捉知了时爸爸让写一篇游记,溜轮轴时妈妈要求锻炼柔韧性,去趟姥姥家还要训练一下礼貌用语等等。若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教育目的,就得接受批评斥责、乃至强制惩罚。有孩子说,吃饭没有了吃饭的快乐,而成了家长教育我们的工具。
    说教过多,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反而不好。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如果急躁,便会与孩子产生矛盾。教育有时需要等待,需要孩子亲身体验,甚至需要走些弯路,摔几个跟头。孩子成人成才,更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只能得不偿失。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换言之,当孩子意识到家长的教育意图时,教育作用反而难以凸显,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带有教育标签的暑假生活不但扫了孩子们的兴致,违背了暑假的初衷,也破坏了教育无痕之美。而淡化教育痕迹,就是让受教育的孩子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被潜移默化,把教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使孩子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本报记者
  曹平平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长,请淡化教育痕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