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只是从神农公园穿行而过,心里还惦记着工作学习,却很难不被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吸引。亭台水榭前明清风格的两层小楼白墙灰瓦,翘檐斗拱,明净端庄,书香袅袅。她就是美丽而不失内涵的大家闺秀——白云书院,书院身居闹市,幽雅恬静,读书养心明智,令人忘却纷扰。目前虽处于试运行阶段,书院已声名远播,引得爱书人纷至沓来。
历史溯源
相传欧阳修年幼时跟随母亲来到随州投靠叔父,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无奈家境贫寒,无力购买纸笔。见屋前池塘边荻草茂盛,其母便折荻草秆儿在泥地上写字,教欧阳修识字。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自幼喜爱读书,经常到城东李家借书抄录,一生博览群书,最终以文章冠天下。明朝时,热爱读书的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文学家,传承读书明智的优良传统,在随城月光池附近修建了白云书院,不幸后来毁于战乱。
现实召唤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图书馆是社会公益事业之一,深受市民欢迎。去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各级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充实完善设备设施,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各级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站。
面对社会期盼,原来的市图书馆已经不能符合要求。随县图书馆成立于1978年,1991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原随州市图书馆。随着地级随州市的成立,图书馆越发显得力不从心,房舍设备陈旧了,藏书量也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市文体局副局长张立敏说,建设图书分馆的需求更加迫切了,是顺应民心的大事。
顺时而建
我市建设神农公园时,原本将现白云书院的位置规划为白云书画院。这是一项惠民的大好事,而市图书馆馆长康建中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写给市领导的信中,康建中描述了我市市民文化生活的现状,并就图书馆发展提出了自己想法,希望政府能抓住神农公园改扩建工程这一契机,为我市公共图书馆在城区中心位置获取一席之地,建设一个向市民免费开放的集文献信息浏览、学术交流、展览厅、报告厅、音乐艺术厅、休闲书吧、社会教育培训中心于一体的公共图书馆。
康建中的这一建议引起了市主要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这封信被转到市规划设计院,经讨论建设图书馆是可行的,并重新进行了设计。2006年9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决定在神农公园内建设市图书馆分馆,命名为白云书院。书院占地3.5亩,总建筑面积2400余平方米。而原随州市图书馆(即随州市图书馆清沿分馆),在重新装修完毕后也将于明年年初开放。康建中说:随州市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制,让图书馆走到社区和市民中去。
位于神农公园一隅的白云书院 邱学锋摄
报刊阅览室一角 邱学锋摄
本报记者 曹平平 见习记者 张清 通讯员 马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