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推广小麦免耕技术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王志勇报道:我市今年秋播大面积推广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但在示范种植生产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农业专家提醒农民朋友加以重视并改进。
    一是盖土要均匀。因沟厢窄浅,一般沟厢在3米左右,且一次性开沟,不易将土粒打碎均匀撒入厢面上,厢中间盖土少或未盖住麦粒,影响出苗整齐度。免耕田宜在水稻收获后,适墒开沟,一般厢宽2.5米,沟深20厘米,便于在厢面上均匀覆盖一层细土,确保一播全苗。
    二是盖草应规范。小麦稻草覆盖对改善土壤理化性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十分有利。但随着机械收获面积增大,稻茬较高,稻草收拾困难,稻草就地还田多,将给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覆盖稻草应选用干净、无病菌的稻草,以防加重田间病虫草危害。
    三是力争出苗整齐。因播种量少,加之小麦在土壤表层,抗逆能力差,播种后遇长期干旱少雨或田间缺墒,导致出苗率低或出苗后因缺墒幼苗扎根浅而 “吊死”。有的播种量过大,遇墒情好时,基本苗偏多,导致苗挤苗。免耕小麦用种量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亩播种8-9公斤,比翻耕播种量减少10%左右,干旱缺墒时适当加大播种量,保证有合理基本苗,提高成穗率和产量。
    四是除草须彻底。免耕田杂草发生量一般比翻耕田多,由于化学除草不及时、不彻底造成草荒,苗草共生,导致减产。免耕田块不宜选用恶性杂草较多的田块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冷浸田,除草时应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根据田间杂草类型和数量,适时加大药剂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推广小麦免耕技术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