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去岳父家——十堰丹江口的乡下过年。
到丹江口一下车,妻弟就把我们接到了他的新家——去年才购买的两层楼“商住两用”。厌倦了多年在福建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活,妻弟回家开办了一个肉鸡加工厂,一年六个周期,毛收入共三四万元。妻弟说,大部分利润都让卖饲料的和卖仔鸡的赚去了,纯利润还不到30%,我十分理解地笑笑。
岳父家在习家店镇大沟林区。第二天一早,我们继续坐车,开始了三个小时的旅程。坐在车上,路旁熟悉的景致快速掠过。高天流云之下,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的绿海让我目不暇接。山脚下是无边无际的山核桃、榛树和不知名的藤蔓植物,一方方整齐的果园错落其中,使莽莽苍苍的山野平添了几分娟秀。
在岳父家过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不仅那里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四年前,我也是到岳父家过年。走亲戚串朋友,顿顿都要喝上半斤八两酒,几乎每天都喝得如同一滩“稀泥”,甚至有的“酒友”还要打针吃药……过年简直成了一件令人害怕的事。
今年大年初一过后,我去几个朋友家做客。因为有过“经验”,所以提前准备了药品和食醋,防止因挡不住的“劝酒”而被抬回来。谁知在亲友家,大家只是忙着“交流信息”,除畅叙亲情友情之外,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共同致富等等,以前一些不文明的“酒文化”全然不见了。村子里其他的乡里乡亲,也是利用走亲戚串朋友的机会,互相传递发家致富的招数途径。就连家里的挂历上,印的都是科技知识、经济广告,以往的神佛画像几乎都见不到了。
回味着岳父家的变化,我仿佛看见了千千万万个富裕文明起来的新农村。
●罗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