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正月的性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新的一年悄然来临,自认为比较理性的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王安石的那首《元日》诗。
    其实对于“元日”的真正含义,我最初是并不知晓的。但从能够记事的时候开始,我逐渐形成了一个印象:正月,也只有正月,能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喜庆与欢乐,能给长年与泥土为伴的父母带来些许轻松和微笑。那时,我稚嫩的心灵天真而固执地认为:正月,是鞭炮声和锣鼓声融汇而成的,是祝福声与划拳声碰撞而成的,是能够真正显示乡村性格的月份。不信,请你随着我手指的方向仔细地看,那丰富至极的模样,那容光焕发的神情,正伴着温馨祥和的红对联与红灯笼,交错地显现呢——
    正月活泼,因为正月首先是孩子们的。他们在父母的怀抱里无拘无束地成长,尚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懂得人情的冷暖。他们麻雀儿一般,叽叽喳喳在村头一伙一伙地聚着,比赛压岁钱的多少,比赛衣服的颜色与款式,甚至比赛谁又长高了一些;或者兔儿似的,到处蹦蹦跳跳,挨门逐户给长辈拜年,进了门便往地上一跪, “咚咚咚”地叩上几个响头,口中念念有词: “恭喜发财!” “吉祥如意!” “阖家幸福!”当然,大人们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来,笑呵呵地把他们逐个地扶起,将早已准备好的花生、瓜子、糖果之类,塞进他们已经鼓鼓的衣袋里,同时回祝道:“我娃好好读书,长大了一定会考取一个好大学!”孩子们则一边点头,一边飞也似的跑到下一家,重又跪倒拜年……
    正月粗犷,正月其次是男人们的。因为有了孩子们的闹腾,大人们劳累一年而紧绷的神经松弛了,情绪也随之调动了起来。他们放开胸怀,大口大口地吃肉,大碗大碗地喝酒。脖子红了,眼睛花了,步子歪了,但他们仍然不会忘记的,便是把锣鼓敲起来、把唢呐吹起来、把腰肢扭起来,用粗嗓门子唱,用大脚片子跳,哼呀哈呀的,别提有多精神了。要是跑龙灯、舞狮子,或者较起手腕来,那劲头更足、兴趣更浓,简直可以七天七夜不合眼。
    正月深沉,正月更是老人们的。在土地上播种了一辈子希望,在秋场上收获了一辈子血汗,如今他们高贵的身躯,佝偻得像古朴的铁犁一样;他们古铜色的肌肤,也深深地渗进了泥土的颜色。但子孙不会忘记他们,正月更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孩子心中有趣的故事,是茶碗里浸泡的话题,是乡村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拜年,敬酒。问安,祝福。我看到他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看到他们黑黑的脸颊泛起了浅浅的红晕,看到那夕阳的余辉更加绚丽、更加辉煌!
    哦,正月,正月,其实你无须让人知道你的性格,你和父老兄弟长年累月生活在一起,笑吟吟地,拨开冬雪,携来春风……
  钱续坤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正月的性格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