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管理端上桌
健康管理越来越高频次地出现在大众媒体上,越来越深层次地播洒在人们心中,越来越大范围地提振人们的兴趣,被人们“摆上桌面”,影响人们的行动。 你看,在街道两边跳舞的人们,在广场草地散步的人们,在河堤林间打拳练剑的人们,人们运动有恒、有序、有度。 你看,在家庭主妇的食谱中,在人生不同地宴席上,粗细搭配、荤素得当,粗茶淡饭,七八分饱,营养正好。 你看,神州大地农村卫生的振兴,社区卫生的发展,医疗卫生的优化,党和国家为人们编织起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的一道道防护网。 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一种资源。既然是资源,就需要管理。因为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就像人们把财富交给理财顾问去增值,把住宅交给设计师美化,把家务交给保姆管家打理,把汽车交给4S店维修。通过健康管理,我们可以做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可以延长健康年龄区间,推迟或缩短患慢性病时间,提高健康水平,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社会进步不仅要注重生活质量,更要注重生命质量。生活富裕了,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被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所代替;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以体力劳动为主被以脑力和轻微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形式所代替。这看似舒适的生活,在一定条件下却变成了温柔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毁掉人们的健康。有人总结出威胁我们健康的“四大杀手”,即所谓 “无声的杀手”——血脂异常,“悄悄的杀手”——高血压,“甜蜜的杀手”——糖尿病,“微笑的杀手”——吸烟。这些隐匿的 “杀手”,绝大多数是不良生活方式的“亲密战友”。我们的不良生活方式,主要以饮食过量或结构不合理以及运动量不足为主要代表。所造成的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病以及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发达国家研究认为,80%的医疗卫生费用都与慢性病相联系。 健康需要管理,也是可以管理的。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人类1/3的疾病可以通过预防保健避免,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3的疾病可以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治疗效果。然而,不少人却有意无意秉持 “储蓄金钱,透支健康”、 “四十岁以前毁,四十岁以后养”的观点。因为自己年轻,因为目前健康,因为自己嗜好,或者为了事业成为工作狂;或者为了房子成为房奴;为了这理由那诱惑,漠视健康,虐待自己身体,透支生命。而身体只能默默无闻地承受,拼命地为我们辛苦工作。在吃下的食物中寻找有用东西来修复细胞、组织,在有限的睡眠中制造血液、排除垃圾,全力以赴为我们服务。一般人都知道自己有多少物质财富,但只有很少人知道,自己最大的财富其实是健康。 健康的钥匙在我们自己手里。有一本书很火——《求医不如求已》,讲得就是健康管理。西方人提倡“储蓄健康,旅游保健”,这个观念值得我们借鉴。健康是什么,就是宝贵的生命啊。 健康管理,其实就是坚持做一些很基本、很平常的事情。老子说:大道至简,适者有寿。实行健康管理,要从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顺应自然、顺其自然、顺时而为。结交四个朋友,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洪昭光教授说,“常爬清平山”。清即清淡饮食、清洁居室、清静心智,平即平常饭菜、平常心态、平均身材,山即想想井冈山、看看普陀山、去去八宝山。有位长寿老者表达得更简洁:童心,蚁食、龟欲、猴行。 这些,大概都是健康管理的秘诀吧。 肖本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