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之乡访“金桃”
作者:肖福洲
2月4日,曾都区桃花之乡尚市镇,阳光灿烂,一派田园风光。道道丘陵,桃林满坡;阵阵风来,暗香涌动。 在社九村三组,满面桃花的乡邻正在热议 “金桃”的话题,有点牛气冲天。 尚市以油桃闻名,油桃以尚市之北为尊。尚市桃花节从2007年至今已办了两届,影响深远,可谓随州农业的一大品牌。其主体主要以北部的群金、太山等十个村的3.5万亩桃花为依托,地处南部的社九村好像并不在其中。至于“金桃”之说,更不曾耳闻。 正疑惑间,书生模样的汪先生郑重相告:“他叫金五,他种的桃子就是“金桃”。”随着他的手势看去,金五是个脸庞瘦硬、留着板寸发型的小伙子。原以为是笑谈,不想乡邻们却立马议论开了:金五种的桃子一个就有一斤多,个头是油桃的三四倍大;这个品种是他们自己鼓捣出来的,在尚市只有二三家;这种桃子外红内红,品相耐看,而且肉厚核小、质脆味美,随便放上一二十天没有问题;随州市场没有卖的,全部在武汉超市里出售。 记者想到桃园里看看,金五二话没说,一脚踩响摩托,我们直奔而去。 到了桃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齐人高的桃林,枝干下部罩着白茫茫的石灰。再细看,枝条均被修剪,就像主人的 “板寸”,透出坚毅;层层累累的蓓蕾,如同主人的梦想,孕育着希望。 记者问到这个品种的来历、规模、效益,金五快人快语,道出原委。 十多年前,他到镇上第一次参加了果木嫁接技术培训班,从此就爱上了“移花接木”。几年下来,不仅没有尝到甜果,还折腾了不少“冤枉钱”,背了一身债务。近几年,他和几个知己朋友乘着桃花节的东风,用“日本大红李子”等树苗,与本地多种果木广泛嫁接,一番“乱点鸳鸯”,竟修出了正果。目前他已有1000多棵桃树,去年初见效益,获利近20万元,算是“一洗前耻”,并还清了债务。 谈到今年的展望,金五充满自信。他说:“开年后,我想请专家来指导、鉴定,再到武汉超市宣传、洽谈,认真做好应对准备,相信金融危机不会危及到我的桃园。” 回到村口,碰上卸任的老支书周庭志,他说:“金五多年坚持钻研果木嫁接技术,用优质改良品种弥补本村油桃的不足,以新特抢占先机,他的那股不服输的精神,终究会结出金果的。”本报记者 肖福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