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构建信用体系促进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基础,法制是保障。当今社会,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社会无信不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必须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信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发挥好自身管理职能,促进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工作中,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一种角色是组织者、协调者,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工作;另一种角色是信用主体,与企业、个人处于同等地位,需要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政府信用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中。政府的每一项决策,公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展示着政府的形象,对社会起着示范作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履行政府赋予的监管各类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职能中,代表着政府形象,应该摆正位置,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公平地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不以权力干涉市场;打击地方保护主义,不充当失信的保护伞;严格兑现作出的承诺,特别应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避免朝令夕改;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干部职工的信用意识,打造信用机关,做信用政府的典范。具体到工作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自身信用水平。依托现代化的“12315”工作信息平台,实现“12315”投诉指挥中心与各投诉站的互联互通,对消费者的投诉快速定位,迅速调解,限时解决;对举报的违法违章经济案件,快速出击,严厉查处;对工商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举报,立即调查,严肃处理,纯洁队伍,展示良好形象。
    二、严把市场准入关。企业登记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职能,在核准企业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歇业登记时,对企业提供的各种申请材料和前置审批条件,要严格审查,使之符合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规范性的要求。每年对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年检,清理“三无”企业,发布企业年检公告,确保企业在登记时提供的信息是真实信息,为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做好基础工作。
    三、完善市场巡查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所有市场主体建立 “经营户口”,发挥市场巡查综合监管职能,采用上下联动、定期检查的方法,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动态监管,全面了解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查有无虚假出资、有无抽逃注册资本、有无擅自变更登记事项、有无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无虚假广告宣传、有无违法使用商标、产品质量是否有问题、有无售后服务、是否超范围经营等等。
    四、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结合企业“经济户口”,实行红黑名单制度。红名单主要记录企业履行合同、遵守工商法规、企业及其产品获得奖励情况;黑名单主要记录企业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以及有关部门依法限制其登记注册等情况。红名单在“良好行为记录系统”上定期公布,黑名单在 “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上定期公布。对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获得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的企业,以及经营信誉良好的企业,确定为免检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在办理工商事务时实行上门服务。
    五、营造企业信用氛围。充分发挥各级个协、私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制订行业行为规范,经常性地组织经营者开展“诚信守法”教育活动,促使企业增强自律意识和 “信用第一”的观念,把信誉当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促进依法经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营造企业讲信用环境,如评选“文明个体工商户”、“诚信单位”、“规范化市场”、“百城万店无假货”、“消费者满意一条街”等等。
    六、连通社会信用网络。工商部门以企业登记注册准入的“户口”信息为基本内容,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基础数据库,把企业管理、合同管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公平交易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履行相关职能以及执法中所产生的涉及企业的信用信息,通过企业注册与其“户口”信息连接,建立企业的信用平台数据库。以“12315红盾信息网”为枢纽,在工商系统内部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数据库的采集和利用体系。同时,工商部门信用网络还要争取与社会信用信息网络连接,加强与各行政、司法、金融.行业组织等单位的协作,建立起跨部门的信用信息联网与共享机制,使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随州市工商局)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构建信用体系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理论】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