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特 别 的 礼 物
——万店中心学校学姐帮助学弟学妹的故事
作者:张顺

  近日,曾都区万店中心学校的20名家境贫困的学生,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来自上海的爱心捐助。
    
  学姐的新婚心愿
    今年“五一”节,是江燕新婚大喜的日子。巧的是,从万店考进随州一中,又考进上海财经大学,如今已是上海译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e派)部门经理的江燕,又回到了万店中心学校举行自己的新婚典礼。
    记者在其婆家——万店中心学校马胜广老师的家中,看到江燕夫妇的新房布置得喜庆而简洁,旧家俱翻新上漆,马胜广老师说,是自己的手艺。大红的喜字点缀期间,依然显得喜气洋洋。马胜广老师说,儿子儿媳回家办喜事,一切从简。一回家,儿媳江燕就郑重地拿出20份e派助学金的申请表,说是向公司争取的,是送给家乡学弟学妹们的一份特别礼物。
    几年前,江燕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在上海译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找到工作。但这是一家立足企业信息系统研究,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和规划,对企业提供IT应用服务的企业,而江燕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却是经济法。公司急需打开软件销售局面,江燕毅然“转行”,从最基础的上门推销软件做起,一直到成为部门经理。今年,公司为奖励她,征求她的意见,她说:“就奖我20个名额——20个e派助学金的名额!”e派助学金是e派发起的民间公益性基金,旨在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小学生每年资助500元,初中生每年资助800元。
    
  学妹的奋斗目标
    这800元资助,对万店中心学校八(5)班学生佘四清来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父亲经常患病,母亲双目失明,使佘四清的心里常常酸楚不已。尽管已经享受国家的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但生活等费用还是有一些不足,不少时候还要为下星期的30元生活费发愁。填写了e派助学金的申请表格,她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马胜广老师对佘四清等同学们说,江燕大姐姐读书求学的时候也非常艰苦,克服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大学毕业后工作,人生地不熟,又不是从事所学的专业,常常深更半夜还在外面奔波,她靠什么取得了成功?靠的是不怕困难的精神、不懂就学的干劲、与人沟通的能力……
    佘四清和同学们深受鼓舞。七(4)班学生谌娇说:“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江燕大姐姐的帮助,以后也要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八(6)班学生陈珍珍说:“江燕大姐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仅要成绩好,考上好大学,还要有很强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变化。”
    而多次参加演讲比赛的佘四清则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再困难也不怕,我们应该多方面地锻炼自己,将来做一个像江燕大姐姐那样成功的人!”
  
  学校的多元教育
    江燕夫妇因工作繁忙,回家举行了婚礼后,就匆匆又到上海。“本来想请江燕给学生们作个报告、谈个心的,这是一种很难得的教育啊!看来,只有再找机会了。”万店中心学校常务副校长谌述林说,社会上爱心人士对贫困生的帮助,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他们既是爱心教育的榜样,也是学习成才的楷模,特别是像江燕这种“学姐学兄”型的,与学生们的感情距离更近,亲和力更大,教育作用更突出。
    上海一家企业的老总,通过自己两个孩子之手,资助万店中心学校两名贫困生;毕业于万店中心学校的一名残疾学生,在自己创业初成的时候,也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毕业于万店中心学校的留美博士宫皓,回到了母校看望老师……这些与学生们息息相关、近在咫尺的 “事件”,都成为万店中心学校的“特别教材”。
    “学生们要全面发展,我们也要充分发掘这些‘教材’的价值,进行多元教育啊。”该校副校长孙晨曦感叹道。
  
    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刘丰 加勇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特 别 的 礼 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