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考古工作人员在北京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 (新华社发)
新华社6月24日电 世界文化遗产地——北京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24日正式开始。这是出土了北京人头盖骨的周口店遗址自1937年大规模系统发掘停止72年后,首次进行的以遗址保护为主旨的抢救性清理发掘。
据此次发掘领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介绍,此次清理发掘的部位为遗址第1地点西剖面,是遗址最具科学价值的标志性堆积体。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发掘面积为20平方米。
“遗址西剖面近日出现重大危情,一旦垮塌,势必对现存剖
面堆积造成更大程度的破
坏。”高星说。
高星表示,这次发掘
不是以寻找人类化石为第
一诉求的主动性考古发
掘,而是以遗产抢救、保护为主旨,但不排除有重要材料发现的可能。“我们认为,发现北京人生存时期的某类遗存是肯定的。但需要指出的是,不仅人类化石,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反映当时人类行为、技术的文化遗存乃至环境样品、测年样品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处,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迄今为止,周口店遗址已发现了27处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的化石地点,其中包括1929年发掘出土的震惊中外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