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暑假,许多中小学校都进入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而在曾都区实验小学,却处处洋溢着繁忙而快乐的氛围,该校师生以各种形式为自己这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快乐答卷”。
“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闪光”
“他是爱心小天使!”“他是班级小歌手!”“他是发明大王!”……一场别致的“评比推介会”,正在该校三(1)班举行,学生们纷纷向校长张光顺推荐着同学。这是学生们集体参与的“快乐答卷”。
“童年时代,是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闪闪发光!”张光顺对记者说,让快乐成为少年儿童的一种学习动力,让他们在成长的初始阶段,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快乐的滋润,为其一生奠定健康、阳光的心智基础,是教育的一种崇高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校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欣赏、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某一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爱,为每一类型的学生搭建适合他们的舞台;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和测试内容进行改革,评价内容除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从学生的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组织领导、交际合作、创新思维、学习方法、自我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让社区、家庭对孩子的评价与学校的评价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如此,对学生的评价有了更为全面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同时,每一个学生也都有了表现自己进步与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我们班每一名学生在放假的时候,都会得到一张奖状。”三(1)班班主任老师万波涛说,每一个孩子都会得到奖励,但这个奖励丝毫不马虎,经过报名、推荐、评比等环节,每一个学生得到的荣誉称号,都是对他(她)这个学期主要“闪光点”的概括,获奖的学生自己高兴,别的同学也心服口服。
“我要给母校画一张画儿”
该校六年级学生的“快乐答卷”,则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六(1)班学生姜思如说,正在复习备考,尽管这考试并不决定进什么样的初中,但还是希望考出优秀的成绩,给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六(2)班学生程致远则说,就要毕业了,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了6年,真的很舍不得离开,特别是对谆谆教育自己的彭老师,真想说一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说到对老师、对学校的留恋和感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表扬”起各自的老师,回忆着自己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我要画一幅画儿,给母校留作纪念。”六(1)班学生艾胜子说,自己非常喜欢画画儿,6年的小学生活,老师总是鼓励自己:“把喜欢做的事,做好做棒,争取课业学习、爱好兴趣双丰收!”
旁边的同学纷纷说,“艾胜子的画儿参加了很多比赛,得了很多奖呢!”“胜子的学习成绩也非常棒!”“她还是我们评出的三好生呢!在家里还帮邻居们送报,邻居们都夸她是个好孩子!”
给母校留下美好的回忆,成了六年级学生们自发进行的一个 “快乐答卷”,学生们各显其长,有的说,要做一个刺绣;有的说,要制作一个小工艺品;有的说,要在校园栽一棵小树……
“老师伴着学生一起成长”
不仅仅忙复习考试,忙评选各种类型的优秀学生,该校的老师们也有自己的“快乐答卷”。
“看到学生们长大了,进步了,这本身就是非常快乐的事!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伴着学生们一起成长。”该校教师万波涛说,尽管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与管理,没有各种硬性的评比,管理非常人性化,气氛很宽松、自如,老师们有宽广的、多元的发展空间,但越这样,大家的敬业和进取精神就越强。张光顺校长常说,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会给学生以美好的教育和熏陶。而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提炼、修养,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会有一个高尚的人格魅力,才会有不断提升的业务素养,才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美好影响。
学期即将结束,该校许多教师着手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得,记者看到许多老师感受成功的 “快乐答卷”。有的总结教学经验:以前备课,要预设很多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老师就把答案告诉他。现在不仅要预设更多的问题,还要进一步设想,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答对了,要他展示思考的过程;答错了,也不能轻易否定,而要引导他正确地思考。有的总结“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开展情况;师生共读,事实上是一场师生之间的读书竞赛,学海无涯,老师应该给学生们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学生在回家后,与家长共同读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广泛、更浓厚的读书氛围,家校联手,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黎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