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干部应始终保持好心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如何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笔者认为,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以赤诚之心投身事业。事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责任心要重,事业心要强,不被困难所困,不因曲折受阻,以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为己任,强力推进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强化三种意识。首先,要强化“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危机意识。坚决克服对工作无所用心、不以为然、麻木不仁,遇到困难绕道走,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敷衍塞责、贪图安逸等“不在状态”的行为。其次,要增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进取意识。始终保持一种干事业的激情,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要坐不住、闲不住,不过无聊的日子,不做无所事事的“太平官”。第三,要树立“乘势而上、奋力追赶”的责任意识。正确对待基础条件和环境差异,始终保持旺盛斗志,不能因一些客观条件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思想摇摆、淡化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每年办成一两件事关全面发展的好事、实事,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称赞。 以敬畏之心用好权力。现实中,我们有些人将手中的权力用到极致,对权力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他们似乎什么也不怕,不是把手中的权力用于事业,而是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为处世哲学,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资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把党纪国法抛诸脑后。殊不知,光荣与耻辱、地狱与天堂其间没有一道真正的防火墙。是与非、功与过,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俗话说得好,谨言不会出错,慎行不会跌跤。领导干部面对权力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要多看“前车”之辙,多读“忏悔”之言,多设“假如”之景,增强对权力的怕,对行为的慎,时刻保持一份清醒。 以感恩之心回报组织。一个人一生中需要感恩的对象很多,作为一名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成长的领导干部,特别要铭记组织的培养之恩,要立足岗位,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感恩。然而,有那么些人却不懂感恩,他们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有本事、了不起,认为组织给予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全然不把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关心放在心上;有的人对党组织的培养之情虽有深切感受,但也只是挂在嘴上,说一套、做一套,没有落实在行动上;还有人把自己的进步只归功于个别人,而忘记了党组织,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应常怀感恩之心,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感恩。 以知足之心对待名利。常言道,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常乐是一种人生境界。我们说的知足常乐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对现有收获的珍惜,对未来发展的理性把握。古人讲,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要把名利看淡一些,让心灵超脱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干部把名利看得很重,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总认为人家在占便宜,自己吃了亏,刚获提拔就想再上一个台阶,眼睛不住地盯住这位子、那位子,成天琢磨领导,套领导近乎。工作上则挑肥拣瘦,跟组织讨价还价,这种“不知足”,不仅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对自身也是非常有害的。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是乐无求还是忧不足,是廉与贪的一个分水岭。领导干部如不知足,官阶一级一级向上升,自然官欲膨胀,难免不廉不正,以私害公,为法所网。而要做到知足,就意味着淡泊名利、积极向上地对待人生得失祸福,要经常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比比那些先进模范,看看那些困难群众,面对他们,我们应当为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而感到羞愧! 以宽容之心团结处事。实践证明,班子团结,事业兴旺;反之,班子不团结,事业衰败。促进班子团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增加相容性。要多看多学别人的长处,在比较和学习中相互借鉴、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多看多想自己的短处,在查找和反思中自我提高、自我约束。具体讲,首先要有容人之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领导班子成员在年龄、文化程度、资历、能力及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往往会引起成员间的心理冲突,既妨碍团结,又影响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其次要能容人之过。听得进不同声音,敢于让别人讲实话,吐逆耳之言,允许别人犯错误、改正错误,不求全责备,以偏概全,不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其三要能容人之功。正确对待班子成员的成绩和荣誉,为其高兴和骄傲,不能争功诿过,更不能有嫉妒心理。要树立维护领导权威即是提高自身威信的辨证思想,同事之间,每一位成员都有协助、支持其他成员工作的责任,通过这种协助和支持,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在别人工作进步上折射出自身的高风亮节,自然也提高了自身威信。 (作者系中共随州市纪委副书记 张学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