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审计“六个转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努力实现“六个转变”:
    审计目标实现由狭隘政绩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在破除GDP增长是第一政绩的传统政绩观基础上,破除狭隘的经济责任审计观,树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观。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仅是经济监督的手段,更是民主政治的体现。着重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思路推动发展上出好主意,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和要求检验发展上当好参谋,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举措和提升发展水平上当好助手,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服务水平。
    审计方式实现由政策评判向绩效评价转变。前移审计监督关口,扩大任中审计范围,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果。加强对经济活动效益、效果和效率的审计,深刻揭露体制性、机制性和管理性的问题,着力探索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突出选择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统一审计方案、质量和时间要求,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对一个行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全方位掌握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运行情况,为服务宏观决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审计内容实现由财务收支向科学履职转变。加强科学履职审计,促使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突出经济责任的主体,加强对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职责的审计,对领导干部的违法责任依法追究。在核查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经济指标的变化对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影响,关注经济活动的结果对社会事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重实干、办实事和求实效。
    审计管理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按照领导干部所在岗位重要性程度、履行经济责任大小、掌管使用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数量多少等适度分类,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一般性审计对象,科学立项。逐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定,研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数据库,形成上下互通、资源共享、使用高效的经济责任信息化网络体系,加强审计资料的积累工作,形成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审计效应实现由侧重结论向注重运用转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特别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提出解决和防范的措施和意见。切实纠正存在的问题,把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既严肃处理违纪违法问题,又允许和宽容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失误,既保证审计结果的震慑力,又保护勇于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把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使用干部、提拔干部的重要参考,使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真正有所触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队伍建设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理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标准、工作方法、工作要求指导审计实践。不断拓宽知识面,做到专业知识学精、社会学科知识管用,提高适应经济责任审计新要求、应对综合复杂工作新局面的能力。加强理论研讨,尤其要加强审计评价体系和审计成果运用的研究,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审计实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者处于反腐倡廉的前沿,首先要自身过硬。要坚持廉洁从审,树立审计形象,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精良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
  
    (作者系随州市经济责任审计局局长 敖殷)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审计“六个转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理论】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