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加快建设钢铁物流的思考
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汽车、钢铁、物流等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我市实现改装汽车产业的发展、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机遇。我市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良机,大力发展钢铁物流业,为打造“专用汽车之都”、建设“工业强市”提供良好基础和强力支撑。 关于钢铁物流 钢铁物流是指钢铁产品生产与销售中的物质实体(各种原材料、备品备件、半成品、成品等)流动过程,具体作业环节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钢铁物流一般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钢铁生产和消费出现了跨越式增长,在此基础上,钢铁流通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钢铁物流也应运而生,市场十分巨大。 随州发展钢铁物流的必要性 随州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现有规模以上改装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73家,具备年产各类专用汽车7万辆、专用车底盘5万辆、客车5000辆、汽车车身5万台、车轮400万只的生产能力。随着改装汽车行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改装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钢材用量达到25.74万吨,预计2009年将达到28.72万吨,而我市钢材市场仅能提供的钢材用量仅为17.43万吨,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且我市钢材市场提供的品种较单一,大部分不提供汽车用钢,且不能按照商家要求加工成成品、半成品,这无形中加大了改装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我市改装汽车产业的发展。 此外,随州地处“汉十汽车工业走廊”的中部,这条汽车走廊上的襄樊、十堰工业基础雄厚,汽车工业发达,但境内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钢铁物流企业,生产用钢需从外省市调运,费用较大。我市作为武汉、襄樊、十堰三大城市之间的节点城市,可以通过打造钢铁物流产业,发挥物流园区的辐射作用,将经济发展的触角向襄樊、十堰延伸,从而可以增加我市财税的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 发展钢铁物流的思路 坚持规划引领,实现科学发展。坚持把高起点编制规划作为随州发展钢铁物流业的第一抓手和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随州铁路、公路等交通优势,借鉴国内外及先进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先进经验,加快完善和优化钢铁物流业发展的规划体系,强化有序引导,推进科学开发。通过分阶段、有重点的运作,努力建成区域性钢铁物流集散中心,并使之成为随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支柱经济。 强化产业融合,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市场建设,培育特色优势。引导钢材专业市场向钢铁物流园集中,加快将钢铁物流园建设成为一个以成品钢为主体,集交易、仓储、办公、信息、简单加工、配送和银行服务于一体、凸显现代物流“多位一体”的钢铁物流中心。一方面以汽车改装产业的加速集聚和规模扩张,推动钢铁物流业务量的不断攀升;另一方面,瞄准世界知名物流公司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以项目的集聚增强钢铁物流的发展后劲。同时,利用铁路、公路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提升随州物流集散中心的地位,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完善功能配套,构筑发展平台。精心构筑综合运输平台,全力推进随岳高速、麻竹高速、随信铁路以及铁路专用线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与周边运输网络的快速衔接,加快货物综合流动速度,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加快建设物流信息平台,鼓励和帮助企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连通,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积极打造现代服务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争取各类资本参与物流园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 优化政策支持,营造宽松环境。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逐步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科学合理配置现有物流资源,对现有相对分割的制造业物流,通过市场效应,将其逐步纳入集中管理、统一配置的物流体系。加快与武汉的接轨,利用武汉的地位和市场、物流优势,降低物流园的运营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大力引进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在搞好在岗培训和短期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吸引省内外物流管理的高层次人才,提高物流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随州市发改委 梅文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