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大学生的“试水”创业
  20名清华、武大、华科等高校的随州籍在读大学生,暑假期间,租用位于城区汉东路的随州科技职校的4间教室,操办起为初高中生文化课补习的培训机构“精英之家”。这群80后“大学生老师”为90后中学生量身定做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勃发创业情
    浙大的在读大学生王哲和华科的在读生云柯,暑假走访城区多家培训机构发现,部分90后的中学生感觉培训与在校学习雷同,无精打采,甚至心生厌倦。“创办一个由在读大学生来辅导中学生的暑期培训机构,应该有市场!”两人的创业灵感不谋而合。熊熊燃烧的创业激情,促使他们迅速向父母求援,及时获得了支持。
    时间就是金钱,两个80后年轻人迅速出手,并着手注册公司和商标,把培训机构命名为 “精英之家”。考验自此一个接着一个来了,办培训机构需要一个不错的位置,并租赁教室教具,需要汇集一批在读大学生,需要招生宣传……
    他们工作起来日夜兼程,调动了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等所能求助的人力,分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经过12天奋战后,8月12日“精英之家”开课了。
  
  质疑中前进
    “平时都是别人给我们发传单,当我们自己去尝试的时候才体会到被人冷落的滋味。”发传单,贴海报,在实验中学和购物中心设咨询点,湖大的鲁力格格负责招生宣传,她感慨,“我们在读大学生还是感觉有些难为情。”
    而大学生们在课堂上却是一个个好手。他们把30天的补习时间分为150个课时,每天安排活动课,以及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90后的学生思想活跃,敢于创新,也敢于质疑。”就读于华科的王思豹安排教学内容,在“精英之家”担任教务主任的角色,收到家长反映,老师讲课速度很快,学生跟不上进度。王思豹及时调整了部分教师的教学进度。
    “老师是在校大学生,听他们讲课我们很轻松,没有原来听老师讲课时的那种紧张感。”在“精英之家”补习的高一学生彭歆越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满意。她说,“老师们有丰富的考试经验,我们学到了他们的高效学习方法,这是在学校很难学到的。”
    尽管开办时间不长,“精英之家”的教学效果小有口碑,目前已经招收学生86人,教学活动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挣钱在其次
    为了方便学生,“精英之家”在租用的教室里安装了空调,并且亏本向学生提供冷饮。“一瓶红茶进价2.6元,我们卖给学生2.5元。”作为发起人和投资者的王哲说,“其实创业的过程是最重要的,至于能挣多少钱,我们看得很淡。”他的“同事”们纷纷附和,“明年暑假‘精英之家’还会开学,我们会坚持把这个品牌做下去,努力把‘精英之家’做成让随州市民最信任的假期辅导机构。”
    “一个学生收学费500元,不另收资料费。”加云柯算了收支账,支付老师们一节课15元—25元的报酬后,“精英之家”的账面上还略有节余,这让大学生们十分兴奋。据说,即使大学毕业后,他们还是会聘请学弟学妹继续经营‘精英之家’,将它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 曹平平 实习生 王硕铭)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学生的“试水”创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