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马培春
  子成龙、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期待,然而如何教育子女,也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经过这个暑假,不少家长又总结出新的育子心得,以下便是几个例子。
  做个好榜样
    “红灯停,绿灯行……”8月25日,在大十字街路口,年轻的妈妈林媛媛和5岁的女儿手拉着手等候绿灯,小女孩唱歌似地念着交通规则。
    “如果父母自己乱穿马路,怎么能指望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呢?”林媛媛说,父母是孩子最近最好的榜样。如果父母为孩子定了规矩,而自己却做不到,孩子也不会自觉自愿地遵守。
    林媛媛在外地任教,平常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较少,暑假期间,她和女儿来了个“亲密接触”。她不赞成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不论何时何地她都以身作则,从不命令女儿怎么做,而是亲身给女儿示范。一次在街上,女儿喝完饮料后,因力小没能将饮料瓶丢进垃圾桶里,而是掉在垃圾桶旁边。女儿转身欲走,林媛媛赶紧走过去,捡起饮料瓶,一边放进垃圾桶一边说:“我们都爱护环境,清洁工人就可以轻松一些了。”
    林媛媛说自己父母文化程度低,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她从小深感这种教育方式的害处。现在还有不少家长在用错误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孩子,或者将一些片面的方法生搬硬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家长要懂得真正地爱、尊重、鼓励孩子。粗暴的家长应该首先让自己柔软、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爱和教育的能力,和孩子一起成长。
  充分了解孩子
    疯狂英语、围棋速成、绘画培训……诸如此类的兴趣班,给孩子选哪一个呢?不少父母为此犯愁,大学教师肖新俊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参加培训与否以及参加什么培训,关键在孩子的兴趣而不在家长的爱好。假期不应让孩子参加多个学习兴趣班,挤占休息时间,也不能完全放任孩子不管。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并发挥孩子的优势,按照孩子的天性去激发、引导他们。
    肖新俊8岁的女儿喜欢弹钢琴,刚开始每天练1小时,而且要父母陪。慢慢地,她的独立性强了,不再要求父母陪了,练习的时间也在加长。肖新俊趁势告诉女儿独立学习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坚持做好,养成认真做事的好品质。
    空闲的时候,肖新俊会和孩子一起玩扑克、猜谜语之类的游戏。他说,只要大人不老板着面孔,孩子是非常有兴趣和大人一起玩的。孩子赢了会非常自信,要是输了不高兴,就鼓励他们,让他们明白胜负并不是最重要,关键是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抓住孩子的情绪点,引之导之,孩子是很容易领悟的。
  给孩子自由
    “我们一家人是各玩各人的。”在某医疗机构工作的唐心敏如此形容她自由、开放的教育方式。平时,她很少给儿子施加压力和束缚。儿子刚过12岁生日,她给儿子充分参与家庭事务的自由,家里要做什么决定,她都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让他知道最后的决定结果。
    唐心敏认为,中国的家长应该采用“拿来主义”,适度借鉴西方人的教育方式。她举例说,一个青年决定做一件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外国的父母会鼓励孩子大胆去做,中国的父母则多半会说 “不准做,我说不准就不准,连老子的话都不听了”。在好多中国家长的心中,孩子就是孩子,凡事都由大人作主。还有的家长想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怕孩子不听自己的,怕管不了小孩自己没面子。舍得放手,孩子会成长得更快,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6岁的孩子想让妈妈给自己买电脑,妈妈说:“你是想天天玩呢,还是星期六、星期天玩?”
    孩子想,如果天天玩,妈妈就不会给我买电脑。能让我星期六、星期天玩,妈妈已经很宽容了。于是,孩子说:“妈妈,我星期六、星期天玩。”
    妈妈接着说:“那你是从早上玩到晚上呢,还是定个时间段呢?”
    孩子马上说:“那我定时间。”
    妈妈问:“一天几个小时?”
    “嗯……”孩子迟疑了一会儿说,“三个小时……两个小时?”
    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学会自己做决定,并适时加以引导,他自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本报记者 马培春)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和孩子一起成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