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驯”子记
  我儿有吃饭洒饭的坏习惯。每次吃饭都是嘴角、下巴、胸前、桌边、地上……所到之处,洒满饭粒。倒不是吝惜那点粮食,而是那模样确实不太雅观,而且增加了做卫生的难度。养不教,父之过。作为他的父亲,我有责任有义务帮他改掉这坏毛病,为此,我殚精竭虑,煞费苦心,但收效甚微。
    我爸爸说他孙子哪点都像我,就是吃饭掉饭粒这点不像,我是颗粒归肚,他孙子是饭粒到处乱抖。言下之意:他教子,行;而我,同他没法比。这无形中又加大了压力,增强了我“驯”子的紧迫感。
    但我并不认同我爸爸棍棒式的教子方法,我自有一套理论。有人说,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要从儿子的思想认识抓起,让他首先树立节俭意识。
    “儿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忘了嘴里的饭菜尚未吞下,就急于对他进行说教,不料,竟喷出几颗饭粒,洒在桌子上。在关键时不能掉链子,要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我急中生智,立马来了个现身说法,顺手把饭粒捡到嘴里,说:“你看,老爸吃饭尽量不洒,万一洒了,就捡到嘴里,决不浪费。你要以老爸为榜样。”
    他确实在以我为榜样,但没有做到“尽量不洒”,而是多次“万一洒了,就捡到嘴里,决不浪费。”
    还是妻子看不下去了,说:“这多不卫生呀!病从口入,还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呢?”
    在妻子的干预下,这次驯子计划以失败告终。
    后来,我又想到了“赏识教育”,决定对儿子多鼓励,多赞美,多正面引导。
    “我儿子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今天吃饭肯定不会掉饭粒了。”
    儿子朝我狡黠地笑了笑,又有几颗饭粒从嘴边滑落。
    我强压着怒火,说:“怎么这么不听话,又掉饭粒了。”
    “你刚才不是说我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吗?怎么又变了?”
    看来,还是榜样教育最有效,我说:“儿子,咱俩约定:你以老爸为榜样,老爸掉饭粒了,你可以掉;老爸没有,你也不能。”
    “我坚持说普通话,可你却在家里说随州方言,这不公平。你也要向我学习。”儿子有些不服气。
    我并没在意。第二天一大早,我不见我的鞋子,就问儿子:“你看见我的鞋(音 孩)子没有?”
    “找我呀,我在这儿。”儿子冲我诡秘一笑。
    “娃(音 袜)子,要是你藏了,就快拿出来。”
    “袜子不是在你的脚上穿着吗?你问它好了。”儿子跟我较起真来了,“请讲普通话!”“孩子,我找鞋子。”没办法,我只好缴械投降,改说普通话。
    驯子的结果,是儿子给我上了一课。
  
    (刘 方)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驯”子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