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 校 牵 手 “三 人 行 ”
——曾都实验小学“网络班级”拓展教育空间
作者:张顺
教师家访、学校开家长会,这些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不时就留下些许遗憾。记者曾在一些学校的家长会现场,看到一大群家长围住老师,竞相与老师交流自己孩子的情况,但总有一些家长在人群的外围,焦急地等待着“对话”的机会。如今,这种场景,在曾都区实验小学可能再也难看到了,因为在该校如火如荼兴起的“网络班级”,使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网络的力量,使老师们的教育工作如虎添翼,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空间。 “先行一步,快乐无穷” “先行一步,快乐无穷!”一天,该校三(6)班班主任老师秦海英在黑板上写下这么几个大字,刚刚念出声,下面就有学生朗声对道:“后行一步,痛苦万分!”顿时,教室里响起一片会意的笑声。 原来,秦海英老师建立起自己的网络班级后,学生和学生家长踊跃申请注册,成为网络班级的成员,而每天晚上打开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的“三人行”网站,进入自己的网络班级,就成了她的必修功课。一次,她看到了一位家长的求助帖:“秦老师,孩子每天晚上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这么下去,怎么得了……” 做作业怎么做到这么晚?秦老师感到很奇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极少,能够很快就完成的,这个学生怎么会因做作业影响休息?经过了解,这个学生比较贪玩,玩到晚上才记起来作业没做。小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日之功,秦老师想出了一个多管齐下、网内与网外呼应的“招数”:每天的课外作业在“网络班级”上公布,便于家长掌握情况;在班上要求,当天的课外作业,必须在白天完成,不能拖到晚上;提出“先行一步,快乐无穷”的口号,激励学生们养成每天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好习惯。 这个学生再也不“拖”到晚上做作业了。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兴奋地在“网络班级”里与老师拉起了家常:“没想到,我们做父母的,也能同孩子一道,成为班级的一员,谢谢老师!”“老师,你好!我是汪劲松的爸爸,他的语文兴趣没有数学浓,我担心他偏科,我们也在努力培养他的兴趣,鼓励他,希望你指点迷津!谢谢了!!!”“我一直在观察他,并多次提醒他把字写好一点,我们多沟通,双管齐下,让他爱上语文,多给他机会,让他表现……” “不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网络班级”成为了家校沟通的好平台,也成了学生互助学习的好伙伴。 邱红艳老师,是该校创建 “网络班级”的“种子选手”。今年暑假,她专程到北京学习,回校后,又成为其他老师的“教头”。她说,在网络班级中,各种互动话题、学习资源的共享、老师的答疑解惑,为学生们开辟了一个互助学习的另类课堂,也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在网络班级里非常活跃,能对班上的事情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能针对别的同学提出的话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潜世文同学看到大家上课不积极举手发言,就发起了一个 “不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的话题,同学们积极跟帖,有的说: “我同意你的看法,看来以后不能偷懒了,要向大家展现真我的风采!”有的说: “潜世文说的有道理,上课时,同学们想出了答案就要举手,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只要你想出来了。”有的说:“不能再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别人了”。 一个 “不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的话题,就“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如此,学生们把“网络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快乐家园”,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电子日记本,电子相册,学生放学回家后,都精心挑选相片上传,丰富自己的相册内容,发表新闻日志,周昭衍同学写下了6篇日志,大家读了之后,都纷纷留言,这些留言更增强了周昭衍的写作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热情。 从教室到 “网络班级”,学生们又多了一个展现风采的舞台。 “拓展网络时代的教育空间” “网络时代,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拓展教育空间。”该校校长张光顺对记者说,现在网络资源已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有些学生家长谈网色变,总怕孩子沾上了“网瘾”,因而采取“堵”的办法。其实,“堵”不如“疏”,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让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因此,暑假期间,学校派邱红艳老师到北京参加 “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邱红艳老师学成回校后,又组织全校班主任教师学习,今秋开学后,由班主任创建各自的“网络班级”,并向学生家长发出了《创建“快乐家园”三人行网络班级倡议书》。 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响应。连二年级的小学生们,也在家长的帮助下,同家长一起加入了“网络班级”。二(5)班学生雷雨来没能第一批加入少先队,一进入“网络班级”,就呐喊般地写道:老师,我最大的心愿,是加入少先队! 班级论坛、今日作业、每周小结、班级书架、节日生日、荣誉墙……一个个板块,在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耕耘下,成为该校学生快乐成长的园地。本报记者 张 顺 通讯员 黎晓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