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社区情系百姓
——记曾都区公安分局双龙寺社区民警包艳勇
和缉毒警察、刑警等高危工作相比,基层社区民警的工作,往往显得琐碎。然而,正是这样琐碎的工作,随州市曾都区公安分局西城派出所双龙寺社区民警包艳勇,却做得一丝不苟,从警5年时间,先后被上级评为“群众工作能手”、“社区警务工作标兵”、“十佳社区民警”、“执法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初见包艳勇,他刚从社区巡逻回来,见记者到来,显得有点拘谨,与他在工作中无畏的表现,令记者感到有些“意外”。整洁的着装,眼睛不大但却有神,脚上裂开了一个大口的皮鞋擦得发亮。同事们打趣道:“老包,采访也不换换形象!”该所教导员谌勇感概万千:“鞋子是走街串巷给磨的。” 今年38岁的包艳勇,1990年入伍,2004年12月从部队转业至西城派出所工作,成为双龙寺社区的一位民警。面对角色的转变,包艳勇对这个曾经生活了20多年社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他暗下决心,一切从头开始。至此,包艳勇与社区同呼吸,共患难。 双龙寺社区地处市中心,是我市最为繁华的区域,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计数万人,治安形势十分复杂。为了维护社区平安,包艳勇从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全面了解社区的人、地、组织、企业等入手,逐户深入居民家中走访,认真收集社区的动态消息,及时掌握治安动态的第一手资料。五年来,他走遍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被社区百姓称为“活地图”,为各地刑警提供有价值的破案线索100余条,抓获各类网上逃犯46人。 2007年5月的一天下午,双龙寺冷家湾十字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辆轿车发生刮擦后,双方十多人发生斗殴,场面十分混乱。包艳勇下班途中恰巧路过,不畏凶险,立即只身上前制止了打斗行为,控制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还协助出警民警将双方当事人带回派出所处理。事后,包艳勇受到了市领导的褒奖。 同年7月,我市城区聚集了大量非法传销人员,导致各类抢劫、盗窃、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严重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包艳勇对辖区内的各传销窝点调查摸底后,迅速上报,全市多部门联合对非法传销窝点进行全面查处。7月6日下午,近百名非法传销人员围攻双龙寺居委会办公室,损坏办公设施,殴打致伤多名社区工作人员。正在警务室的包艳勇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受伤人员,在遭到轮番围殴的情况下,他全然不顾身上的伤痛,死死抓住团伙头目曾某不放,身体多处被钝器打伤,一直等待增援的警力到来。包艳勇在危难时刻,总是冲在前头,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作为社区民警,除了行政案件的处理,最消磨他精力的,还算是社区的矛盾纠纷。在包艳勇简陋的办公室内,办公桌上摆满了民事纠纷案件,每一个案件他都认真查看矛盾源头,分析群众心理,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5年来,包艳勇每天坚持写工作笔记,6本笔记本的扉页上,都端端正正地写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勤奋工作、老实做人”信条,10多万字的笔记内容,记录着5年来的工作情况和群众的反映意见。 2004年,社区内2家居民,由于一家住户未经另一方同意,在他人屋外墙上搭建雨棚,经多次调解,双方仍争执不下,导致发生斗殴事件,积怨4年多。包艳勇知情后,多次走访矛盾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推心置腹加以劝说,双方终于和解。 包艳勇,一个普通的社区民警,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却用真挚情怀,在琐碎的细节中,在群众的心里树立了人民警察的形象。他常自豪地说:“穿上军装,我保卫国家;穿上制服,我守护家园,这些是我应该做的,而且将会坚持到底!” 本报记者 徐王俊 通讯员 章勇 |